中国为何加速“再杠杆化”?
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降低大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这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在加速推行投资“再杠杆化”,让商业银行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承担更大的任务。
自去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去杠杆化”成为人们耳目能详的名词,意思是解除债务。与之相反的是“再杠杆化”,指的是扩大债务比例。投资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非债务性出资额,降低这个比例意味着总投资中的债务比例上升,也就是杠杆加大。
通过资本金比例来调节投资始于1996年,当时中国政府对不同行业的经营性投资项目首次规定了具体的资本金比例,如投资过热的交通运输和煤炭项目资本金比例确定为35%。在2004年的宏观调控中对这些比例进行过一次调整。而在国务院29日做出的调整决定中,部分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的资本金比例提高,但11类项目的资本金比例降低,其中包括了所有基建项目。
中国政府在此时做出这个决定,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是弥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尽力调集非政府资源。根据北京推出的财政刺激计划,政府将在两年内以1.18万亿元财政资金,拉动社会资金配套形成约4万亿元左右的总投资,但是地方政府在筹集配套资金上困难不小。虽然2000亿地方债的发行有助于缓解压力,但毕竟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第二是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以拉动GDP增长。虽然有迹象显示中国的财政刺激政策初步见效,但是从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要实现8%左右的增长目标仍然难度很大。考虑到第一季度GDP增长6.1%,余下的几个季度必须有大幅增长才有可能“保八”。由于从政策制定到付诸实施再到产生效果还需要时间,所以现在推出这些措施是很关键的。
不过“再杠杆化”过程中也暗含风险,因为它意味着很多投资将更多地依赖银行贷款。一季度全国新增信贷已经达到4.58万亿元天量,而这还是在资本金比例尚未调低的情况下发放的。从各个地方表现出来的投资积极性来看,商业银行将继续面临大量放贷的压力。
虽然外界对一季度贷款的过快增长表示了担忧,但据《上海证劵报》报道,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到安徽调研时表示,保增长需要多放款,对贷款规模没有限额。这等于说,中国为刺激经济回暖而采取的有些措施会不会给今后留下隐患,就全看各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意识如何了。
0 评论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