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7

降低其他国际货币退出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政策选择

人民币作为后起货币,在其他货币已成为区域货币或全球货币的情况下,要最终使自己跻身国际货币行列,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这对我国当前是一个巨大挑战。在笔者看来,应对这一挑战的基本原则是,降低当前使用其他国际货币国家的退出成本,同时提高其他国家使用人民币的收益。笔者建议:

第一,努力保持国内经济在尽可能长的时期内平稳较快发展,这是最为重要的基本面决定因素。正如一些学者进行的计量研究所显示的,一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几乎是统计检验上唯一重要的因素。日元国际化后劲不足的教训,更深刻地向我们昭示了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才是一国货币能够持续国际化的原动力。

第二,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做好应对人民币国际化挑战的准备。应该说,在是否能够持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上,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巨大。理论和经验研究都表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可能面临最严峻挑战的是货币政策,因为国外货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波动的溢出,常常令总体货币需求变动更加剧烈、也更难预期,从而给宏观当局的调控能力和政策目标的达成构成巨大挑战。而根据德国马克国际化的成功经验,确定合适的“货币锚”,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锚定机制”,确保目标达成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方面特别需要加以提醒的是,在过去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都是盯住美元的;而1980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极大成功,令人民币也分享到了美联储在币值稳定方面的成果。但是,当前的形势已经显示,未来美元币值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可能面临剧烈波动,因而,其已不适合作为追求币值稳定国家的“驻锚”货币。如果人民币继续盯住美元,则未来币值的继续稳定也将无法得到保证。因而,当前亟需尽快规划人民币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市场化汇率形成方式。

第三,不断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便利非居民参与。这方面虽然工作繁复、任务艰巨、牵涉甚广,但最为重要的是,活跃当前的人民币基础金融产品交易,尽快形成人民币利率、汇率定价基准(Shibor 曲线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完善),提高商品期货交易的国际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利率掉期、货币掉期、利率期货等衍生品交易的发展。

第四,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已成为所有主要东南亚经济体的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东盟国家则已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通过加工贸易,我国与他们之间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垂直分工架构。由此,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在未出现重大国际金融冲击的情况下,人们已经观察到:虽然大量东南亚国家都宣布,自身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参照一篮子货币确定的,但在趋势上,这些国家的货币已与人民币之间出现了兑美元汇率总体共进退端倪。这意味着,人民币已具备了未来可能作为东南亚国家“货币锚”潜力。同时,理论和历史经验显示,彼此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其中的大国货币更容易上升为区域内的贸易结算货币,而在当前我国对这些国家存在贸易逆差、人民币存在自然流出可能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因此,只要人民币国际清算机制得以完善、投资机制能够形成,未来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将在东南亚国家中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正是基于上述形势,我国未来应积极推进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自由化进程,经贸联系的密切和加深,必将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0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