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3

中国不要错过建设"国际板"的好时机

十年磨一剑.中国资本市场为迎接外国企业上市做准备起码10年了,不要再错过现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金融海啸下外国企业排队要求在中国上市, 国内投资者如果能够以"海啸"价入股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分享它们创造的价值,回报率肯定比买美债要高.中国要让人民币国际化,建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板"战略意义更超越了抄底的战术意义.

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有一个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资本市场.近年来包括纽约、伦敦、新加坡和香港的交易所都不遗馀力地在全球做市场推广,希望能够吸纳到最好的企业来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足不出户就有500强企业纷至沓来,不该拒人以千里之外.现在中国市场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好企业.资本市场有了足够吸引力後,国际基金自然也都会来沪安家落户,给金融中心建设增添"人气".

外资公司一旦发了A股,国内企业也就不用远赴重洋,在别人的地盘上用别人的货币搞兼并收购.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自己家门口,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进行股权交易.上海可以着重吸收一些好的行业和企业,比如资源和银行,以方便有兴趣的国内上市公司参股.上海成功与国际市场对接起来後,也就不再是一坛死水,兼并重组可以风起浪涌,各路中介大显神通.

之前外国企业在中国上市的制度条件还不成熟,但现在主要路障已经纷纷被消除:比如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中国会计制度现在90%以上和国际差不多.当然, 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尚未开放,外资企业把人民币换回本国货币有点难度,但也可以想办法特事特办.本周外管局局长胡晓炼在伦敦表示,正在考虑开放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兑换限制,让外国公司可以在中国上市和交易.

现在各种地下钱庄资金流动金额早就数以亿计,上市公司是最透明公开的,管制太阳底下的资金流动总比管地下暗流要容易.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化,首先要从家里开始,首先要允许让本地投资者在国内资本市场,用人民币买到外国股权和债权.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规模已名列全球第六位,但无奈还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沪深两市不仅没有境外企业上市,合资企业上市公司亦是少数.

CDR不如直接发A股

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中方允诺,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CDR)形式在中国上市.上海市政府之前研究的主要是CDR,因为考虑到资本管制的限制,CDR量比较小,技术上更容易操作.如果A股上市,则需要符合公司法和证券法,有一定的行动规章.如果发行存托凭证,这是一个新的证券品种,存在托管行、存管行、股票和凭证之间的交换等技术问题.

但CDR意义不大.就像中石油在美国的存托凭证(ADR)主要是给华侨等零售投资者买的,机构投资者难以在CDR小池塘里转身,如果只是为了零售投资者分享外国公司增长,也可以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进行.

直接挂牌和通过其它形式间接登录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比如汇丰和渣打拿的是"英国护照",但因为在香港主板挂牌,感觉和香港本地公司没有什麽差别.而微软和英特尔等公司虽然也在香港有交易,但因为量太小,机构投资者不屑一顾,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上海证交所原来还考虑,让外国公司切一块中国业务上市,筹得的资金可以把资金留在国内发展,这样可以绕开一些外汇管制的问题.但咨询了一些外商後发现他们兴趣并不大,因为有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问题需要解决,对500强企业来说操作成本很高.另外摸着石头过河,中国已经搞了一大堆东西,中国已经有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A股和B股,香港的H股和红筹,没有必要再引入一个CDR增加复杂性.

另外,存托凭证给股东的权利有限,届时中国股东参加股东大会投票等都可能受到限制,兼并收购也很难以通过CDR进行.存托凭证的一个特色就是,在不同市场的股票不应该存在价格差,因为它的投资者可以在不同市场买卖它的股票,以消除套利空间.而中国除了有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额度的机构投资者,普通人没法同时在境内和境外市场操作,只能听凭机构套利.如果发A股不同市场可能继续存在价差,就像AH股有差价一样.

谁能拔得头筹

本周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英国官员透露汇丰银行排在追求上市的队伍的前列.汇丰银行在这一场金融危机中表现较好,是很少的尚未接受国家资助的西方银行,也是外资战略投资者中主动保证不会抛售其在中资银行的股份的企业.中国人最讲投桃报李,如果近期开国际板,汇丰很有可能拔得头筹.

但形势是在不断变化中的.10年前中国酝酿引入外企国内上市的时候,排在前列的是在中国发展较好的大型跨国企业,比如日用品生产商联合利华(Unilever),它们希望能够通过上市提高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之後随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全面开花,红筹回归又成为潮流,中海油、中移动、联想集团都表示过,希望可以成为首批在国内上市的境外注册公司.或许是因为香港政府希望能够留住这些巨无霸,他们至今尚未成行.

现在最想在中国上市的外国企业要数外资银行了,金融危机中资本金捉襟见肘,本来就迫切需要募集资金.它们在中国因为分行网络薄弱,吸收的人民币存款有限,影响到了贷款发放,因此也迫切希望能够筹资人民币,汇丰控股和东亚银行都表达过这样的意愿.

上海搞国际板,深圳搞创业板.创业板都推了10年之久,更不要说牵涉到外汇管制的国际板.国际板虽然有必要推出,但究竟何时兑现,还要看中央让人民币国际化和开放国内市场的决心和力度.

0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