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炒房还是炒黄金
这是几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一位老伯,对现实永远持批判态度,在他眼里中国股市更是个不折不扣的赌场,然而从2006年到2007年,眼看着中国股市从1200点一路飙升到5000多点,周围的许多愚夫蠢妇闭着眼买基金都赚了不止一倍,这位老伯再也冷峻不下去了,终于在股指接近6000点时用养老钱买了8万元基金,其结果当然是惨不忍睹,至今依然深度被套。由此我不禁猜想,中国股市深度被套的莫非都是死硬看跌派?因为看跌,所以入市晚,因为晚入市,所以深度被套,从而更加对股市深恶痛绝,如此循环往复。几乎没人能够避免从众行为,其实谁都害怕落单。如果你知道自己做不到完全戒除贪欲,那就别把自己当圣人供着,总以为举世皆醉你独醒。既然迟早要随大流,不如早点随,这样即使亏钱,也不容易大亏。
有位熟人,在北京工作了七、八年,年年缴纳住房公积金,2001至2005年期间周围的同事纷纷买房置业,他却总觉着北京房价太高、上涨空间不大,特别是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更是觉得北京楼市的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因此一直未下买房的决心。哪知北京房价在2007年突然来了个大跃进,几处他曾留意过的楼盘房价涨了一倍还多。此君2007年底要到外地发展,终于可以把几年来攒下的数万块住房公积金取出来了。然而他恐怕很难高兴得起来,如果当初随便贷款买下一处房子,现在拿走的至少也有几十万。几乎谁都认为北京房价虚高,这位老兄坚持不在北京买房可谓坚守了“价值投资”的准则。 然而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什么才是合理的价值?金融危机导致美股大跌,巴菲特出于对美国经济长期走势的乐观判断,认为股价已跌至“相当便宜”的水平,因此呼吁美国人买进股票。但如果美国经济增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低于长期潜在趋势水平,美国股票的合理价值势必要向下修正,如果是这样,巴菲特的话是否会有误导之嫌?
这两天看电视新闻,北京台的新闻说,五一期间菜市口百货商店的黄金柜台人头攒动,顾客纷纷趁黄金价格走低之际前来购买黄金饰品,因为中国增加黄金储备的消息使不少人预计,黄金价格今后还会进一步上涨。但在中央台的一则新闻中,出现在电视画面上的却是空荡荡的黄金制品销售柜台。解说员在旁白中说,当前黄金价格比较低迷,消费者由于拿不准金价的未来走势,因此购买意愿薄弱。由于有现场画面为证,我相信这两则报导说的都是事实,两个黄金销售柜台一热一冷,只能说消费者对金价未来走势的看法有分歧,很难说谁对谁错。
李嘉诚看好香港未来前景,巴菲特对美国未来深具信心,因此他们坚持长线投资,几十年下来终成香港和美国首富。索罗斯则以悲观的眼光看待世态人生,2008年6月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便断言:狼这次真的来了。他认为,市场不仅反映基本决定因素,还能改变这些因素,导致资产价格走向极端。因此金融危机一爆发他便坚持作空,据说已赚了不少钱。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是坚定的乐观主义者,那就不妨进行长线投资;如果你是个悲观主义者,也不要以为世界上只有陷阱,冷峻的眼光或许更有助于你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短线投资机会。怕的是您正好反了过来,如果那样,您可就是股票、房子和黄金吃麻麻不香了。
2 评论 :
现在各国纷纷印钞票,中国当然也不例外,通胀预期高涨:
而房价过高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个人觉得国家这次不会让高房价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做了如此多的工作去刺激消费,扩大内需,难道又被高房价给搞死,所以,我认为国家会抑制高房价,但由于通胀预期,房价又很难深跌,估计一个相对稳定的房价会成为一个可能;
黄金作为大宗商品中的一种,由于大宗商品的品种众多,一提到大宗商品,一通胀就选黄金,肯定也是欠妥当的;
股票还是首选对象,只是需要更好的技术去把握,毕竟到现在都没出现象样的调整,就算现在市场上资金再充裕,也不能掉以轻心
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以缓冲对出口的影响,中国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当然也就有潜伏未来通胀的预期,通涨的预期又会带来股市和房地产的反弹;
而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应该是允许调整,但不能调整剧烈,也许阴跌其间伴以反弹是最理想的调控节奏,既不影响经济的相对稳定同时中期又能向下调整到合理的价值区间;
黄金主要的特征还是货币价值,其他大宗商品则更多表现在了工业特征,也就与经济周期关联更强,这也是两者表现不同的根本原因,如果金融危机导致货币危机再加上经济危机,黄金只能一只独秀,但如果出现通涨,大宗商品的表现应该不会比黄金逊色多少甚至在特定条件下还会超出,到时候除了钞票不值钱,其他什么东西都值钱,呵呵;
股票也是反映价值的市场,而且流动性相对更好,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流动性也带来了更大的波动性,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和技巧更多,不过对有思想的人而言,倒也能够化繁为简,驾轻就熟,这种智者不多,但也现实中存在,就看个人造化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