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9

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项目在北京启动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助,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共同设立的在中国构建普惠金融体系项目在北京启动,项目总预算1440万美元。该项目旨为各阶层和企业,特别是贫困人口和微型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资100万美元、中国人民银行出资40万美元、国家开发银行出资1300万美元。

该项目提供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包括小额信贷、小额保险及储蓄等,项目实施期为三年,即2009年至2011年。目标是研究中国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可行途径,包括制定普惠金融战略规划和设立中国普惠制微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两个子项目。

根据联合国开发署的介绍,中国普惠制微金融发展投资基金由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其它国际投资基金共同发起设立,基金将对具有市场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小额信贷机构等进行股权投资,并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协助提供批发性贷款资金支持。目前该基金筹备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2009/04/28

谢国忠:创造性的毁灭

信心把戏----在美国金融机构尚未降低杠杆率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说危机已经结束了呢?

全球股票市场自3月初触底后大幅反弹。截至4月中旬,全球主要股市均报出约20%的涨幅。处于金融危机重灾区的美国银行业公布了业绩不错的年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看到的一线希望津津乐道。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觉得经济有了初步复苏的迹象。日本刚刚宣布了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市场预测,中国也将公布第二轮经济刺激方案。突然之间,市场上出现了“再不入市就晚了”的骚动。

然而,我认为,这轮上涨仅仅是最终以泪水作结的熊市反弹。接下来一系列新难题将使行情再次下跌。银行业“优良”的年报以及宣称复苏的言论,很可能是有些公司试图利用反弹获得大量资金的幌子,以便度过即将来临的漫长冬日。初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将吞没新兴市场。看多的投资者将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为这些受苦受难的银行和公司织寒衣。

事实上,配股潮可能已经涌起了,熊市的反弹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内结束。受经济数据转好消息的刺激,又一轮的熊市反弹可能在今年秋天上演。等到经济复苏被证实无法持续,经济出现二次衰退,或者通货膨胀的压力迫使央行不顾经济疲软而紧缩银根,反弹就将结束。资产价格将在2010年的下半年跌至最终底部。届时,市场会看到财政刺激政策弹尽粮绝,中央银行再也无法滥印钞票了。

熊市反弹不可持续

在2009年初,我预计二三季度将出现一次反弹。现在,我修正自己的观点,我认为,2009年将出现两次反弹。现在,我们正经历第一次反弹,证券配售和IPO将终止这场反弹。转好的宏观经济数据将在三季度推动新一轮反弹。在以前发表的文章中,我预测经济将在2010年出现第二次衰退。

自2007年夏天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恐惧主导了金融市场。历次市场反弹都短暂无力,仅仅是下一次暴跌的前奏。过去五周的上涨,是迄今最长的一次熊市反弹。它持续的时间越长,市场上的猜惧也越多。我能感觉到看多投资者的悲观情绪。

在前几天CNBC电视台美国频道的一次采访中,一位持“金融危机浪潮将扑面而来”观点的嘉宾几乎被主持人推出门外。当我谈到香港房价将大幅下跌,并回落至正常水平时,主持人的眉宇拧成了一个“川”字,高声强调,香港人有控制价格的能力。“信念”而不是证据,在推动着市场反弹。

市场的严峻挑战,将在公司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时候出现。高盛首开先河,在公布“良好的”收入数据后,即宣布增发50亿美元的普通股。其他金融机构,可能也将打着偿还政府的旗号展开融资。可是,如果这些机构真的经营状况良好,它们还需要筹集资金来偿还政府吗?在新兴市场,IPO在暂停两年后也将重现江湖。

对投资者而言,他们需要考虑的是这些企业需要融资的原因。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企业并不需要资金来扩张,最有可能的答案是为未来的苦日子做准备。我认为,这些在公开场合发表积极言论的企业并不看好未来,只是想在市场仍处于乐观气氛时借机圈钱。新增融资需求最终将压垮市场。

出现牛市的条件是:市场已经跌无可跌;全球经济正在复苏或者将要复苏;如果经济仍处困境,政府能采取更多的经济刺激措施。出现熊市的条件是:债务水平仍相当高,全球经济在债务水平非正常化情况下无法重现增长;全球经济仍在萎缩,尽管可能幅度较小;政府的刺激计划无法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我站在看空阵营一边。这是一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惟一可以比拟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有两个条件必须满足:首先在消费经济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西班牙,债务相对于收入的水平必须重返20年前的标准;其次,制造业出口国,例如中国、德国、日本,必须显著弱化其生产导向性特征。

债务危机远未结束。尽管大家都在大谈“去杠杆化”,但是,美国金融部门的债务并没有降低,2008年底为17.2万亿美元,高于2007年9月危机爆发时的15.8万亿美元。美国金融部门尚无力降低杠杆率。尽管它们无法像过去那样向市场借钱,但是,它们可以求助于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在美国金融机构尚未降低杠杆率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说危机已经结束了呢?

债务泡沫破裂引发的不利后果才刚刚显现。截至2008年年底,美国家庭净财富从2007年的峰值缩水20%,跌至13万亿美元。美国房地产价格仍在下挫。美国住宅价格很可能会再跌去5万亿美元或更多。另一方面,美国家庭的债务水平并没有下降,在2008年底为13.8万亿美元。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家庭债务首次高于房地产市值。显然,依靠房地产来借款消费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收入前景也极其黯淡。全球需求中来自信贷泡沫支撑的部分已经灰飞烟灭,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失业率快速上升。随着失业群体减少消费支出,乘数效应推动了失业的进一步增加,这一恶性循环尚未触底。不断增加的失业对需求的冲击将延续至2010年。

勿寄希望于新泡沫

许多看多市场的人士,其实是希望出现一个新泡沫。他们认为,如果人们看好市场,他们的资金就会增值,上升的资产价格将支持需求的增加,公司收益将改善,从而牛市前景将会成真。事实上,寄望于新一轮泡沫的人群在当今世界非常普遍,甚至政策制定者们私下里也希望出现新泡沫。危机摧残了人们的斗志。他们依旧怀念昔日的美好时光。“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实在是太难了!

熊市反弹源自泡沫时代遗留下来的侥幸心理。经过了长时间的泡沫,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泡沫现象已属正常现象。当泡沫破裂后的痛苦变得无法忍受,这些人就会对往昔的美好时光产生幻觉。他们的集体行为将引发市场反弹,仿佛泡沫重现。然而,一个泡沫破裂后,就再也不可能复原如初了。

政府和央行竭力阻止资产价格下挫。如今,希望都寄托在政府的救援行动上。但是,利率已经接近于零,预算赤字也是历史新高。当通胀突然抬头,政府会失去援助的机会。在最后的希望破灭时,资产价格将真正探底,预计这一幕将发生在2010年。

有些人会争辩:为什么我们不能重吹旧泡沫或是制造新泡沫呢?问题在于,一个延续数年的泡沫破裂后,它留下了遍地垃圾,以至于缺乏新泡沫形成的立足之地。举个例子,目前的高债务水平无法再进一步上升;如果债务水平不能提高,泡沫就无从膨胀。改善当前的境况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你在等待新一轮的泡沫,恐怕这将是一个漫长的等待。

人类的心理极易受到集体情绪变动的影响。如果自己熟悉的人相信什么,人们也便容易相信什么。动物世界也存在类似“随大流”现象。野生动物们集体穿越非洲大草原,跨越鳄鱼大批出没的河流。当它们同时渡河时,鳄鱼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吃掉一头动物,这样,牺牲一个伙伴的性命,保证了其他的安全无恙。看来,兽群的行为是应对大自然险境的一个合理方式。

我认为,人类基因中对群体效应的青睐与兽群集体渡河的行为方式是一致的。尽管大脑皮层的进化使得人类可以理性思考,但本能并没有丧失,而是隐藏得很深,一旦环境许可,就会跳出来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就是尽管在人类历史上有多次血的教训,但泡沫仍屡屡出现的原因。

野生动物集体渡河的优势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它们单独渡河,就会留给鳄鱼更多的猎杀它们的时间。如果它们想发挥人多势众的优势渡河,就需要一个发起冲刺的领头者,而第一个冲进河中的领头者被吃掉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动物。个体的不理性行为实际上造福了群体利益。

在经济生活中,有些泡沫确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例如,IT泡沫创造的科学技术至今还令全球受益,尽管当初的投资者可能赔了钱。那些认为投资IT领域可以致富的人就好比是兽群中的领头者,不自觉地为了公众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

大部分科技因素驱动的泡沫都有类似的特点,惠及全球但不利于投资者。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理论,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泡沫。由于大量的泡沫并不全都是有害的,所以政府和央行对它们很慷慨大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产性资产之上,会长出一个巨大的泡沫,它将带来破坏性的结果。全球房地产泡沫就属于此类,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创造了房地产市场前所未有的繁荣。建立于非生产性泡沫之上的高债务水平,要么会引发大规模的银行破产(如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要么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如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要么是巨额的政府债务(如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从一个生产性的债务泡沫造成的破坏中恢复过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泡沫的破裂虽然痛苦,却显得不那么令人绝望。这是因为,虽然企业和家庭面临破产困境,但政府的刺激性政策使它们大体安然度日。政府一方面竭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所能来支持,另一方面也在言辞上安抚投资者、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寄望于借此让资产市场转牛,推动经济继续增长。目前,这些口头刺激政策正在发挥作用。

例如,美国政府正在对美国银行业开展压力测试,目的在于测算银行业能否经受得起市场突变。我相信,大部分银行能出色地通过这项测试,但是,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事实上,美国金融系统从技术角度看已经破产。一个银行系统的实力,反映了它所服务的经济系统的实力。我们看看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就能深切明白,在如此众多的客户资不抵债的情况下,银行业如何能够存活下来?

这些“信心把戏”对投资者人气和金融市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市场出现暂时反弹,却不足以逆转趋势,全球房地产价格正在下跌,失业率持续上升。当财政透支未来过度甚至滥印钞票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猛然抬头时,它将对政府的援救计划关上最后一扇门。到那时,尽管经济状况糟糕,央行也不得不提高利率,资产价格将在通货膨胀的反扑中最终真正触底。

虚幻的希望可以安慰人心,但延缓了必需的改革,只能令境况越发糟糕。当政府大把挥金试图恢复往昔的美好时光,它们却发现自己缺乏财力减缓当前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痛苦。整个世界就好像一个穷困潦倒的吸毒者,不断透支着社会福利支票来满足自己的毒瘾。当支票花光用尽,只好完全摒弃旧习。

2009/04/27

中国增持黄金引爆多头热情,但再加码仍会低调行事

当投资者还憧憬在中国央行增持黄金将带来一波行情时,更多人则相信中国央行即使再进场,也会采取不动声色的方式,以避免引起市场动荡.

分析人士指出,市场去年就开始盛传中国央行在增持黄金,此次央行高调宣布,或许正是为了给传言划上句话.当不透明变得透明,市场做多的动力将会受到影响.

他们表示,为了对冲通胀和美元贬值的双重风险,以及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不排除中国央行还会增持黄金.但增持的方式很多,包括从国内产量积累,以及与其他央行进行"美元-黄金"的资产互换等,这些方式都不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各国央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多次表态,为筹措资金援助各国发展经济,随时都有可能抛售黄金.因此,市场在短暂的狂欢後仍将回归理性,不太可能一路冲破每盎司1,000美元大关.

上周五中国央行增持黄金储备消息一出,多头热情立即引爆,现货金立刻由902美元强劲反弹,目前在国际市场报917美元,两日上涨1.67%.

"黄金多头抓住胡晓炼的话欣喜若狂,其实只是一根稻草."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表示,"她的话里根本没有暗示要从国际市场购买黄金."

中国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上周五表示,中国已将黄金储备从600吨提高到了1,054吨,为全球第五大黄金储备国.并且为六年来首次披露中国增持黄金储备情况.从2003年开始的五年间,中国利用国内杂金提纯以及国内市场交易等方式,增加了454吨的黄金储备.

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永远名誉会长冯志坚透露,去年国内黄金现货市场的供需一直很紧,坊间已经在传说中国央行在悄悄地收购."终于从地下活动转为透明了,市场反而松了一口气."

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产金国,2008年产量已达282吨.美国目前以约8,000吨储量,成为全球黄金最大持有国.

**增持更多?**

正确解读胡晓炼的谈话意图,无疑对理解中国在未来黄金市场的举动至关重要.此次,中国并未明确表示未来是否仍会增持,分析人士则各抒已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何志成指出,外汇管理部门再三强调外汇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稳定的回报.但黄金的流动性并不能够满足外汇储备之需,而且投资黄金非也没有利息收入??."中国有1,000多吨黄金差不多了,不需要为储备黄金投入太多的管理成本."他称.

但认为中国仍将增持黄金分析人士们,同样也持有充分的理由.

"黄金不会讲话,但在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最大."冯志坚也称,"中国增加黄金储备,也是为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地位做相应的匹配."

按目前中国所持1,054吨黄金计算,也就相当于约300亿美元,投资的资金并不是很大."为了救经济,全世界都在印钞票,通货膨胀肯定在不远的将来降临,黄金最大的作用就是对冲通胀风险."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博士称.

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侯惠民称建议中国的黄金储备应该在5,000吨.他表示,"这不是几百吨上千吨的问题,考虑到中国在国际上的新地位、以及金融危机,应该加大黄金储备."

**增持路径?**

尽管市场多头憧憬中国央行还将进一步增持,但分析人士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并不希望国际黄金市场因这个因素而剧烈波动.

冯志坚就表示,1,054吨黄金与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相比,是相当小的量;而与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地位相比,更是不值一提.相信中国央行未来还有可能增持.

"但增持的方法很多,不致于引起市场价格的巨烈波动."他称,"可以从国内的产量累积,也可以与黄金持有大国进行互换."

据海关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2.03吨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废碎料,其中的1.92吨是12月完成的.

夏斌也指出,可以让美国卖出一些黄金储备嘛!"美国一直是在印钞票,可以把这些资产拿出来卖嘛,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美元贬值的压力."

而更大的打压黄金价格的因素则来自各国央行及IMF修复报表的压力.IMF已多次表示,为了筹措资金挽救经济,可能会出售一部分黄金.

中国在大宗商品进口问题上面临两难

中国政府通过增加政府采购来保护国内生产商的努力在支撑价格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致使多数大宗商品进口飙升。

由于担心国内市场供应过剩,中国政府官员正努力制定不会危及价格稳定的替代解决方案。

分析师们表示,尽管政府干预暂时提振了物价,但眼下的政策可能会推迟价格强劲复苏的时间,尤其对金属而言。由于冶炼厂陆续恢复生产,金属供应过剩的威胁日益加重。

交易员们担心,政府现在可能会通过进口税来扭转供应增加的趋势。

摩根大通(JP Morgan)金属分析师Michael Jansen表示,中国成为铝、锌和铅净进口国是很不合情理的,该行预计未来几周政府将宣布对这几种大宗商品进口作出限制,尤其是对铝的进口。

但其他分析师猜测,中国政府将首先采取非关税手段,而颁布新的财政举措将是最后选择。

实达期货(Star Futures)驻上海的分析师Jerry Chen表示,肯定会有人担心政府将上调进口税,但鉴于眼下保护主义担忧情绪高涨,他们也许会采取其他手段。

Chen称,政府近几周选择放缓铝进口通关速度,而非对铝进口征收关税。他表示,将货物通关时间推迟一周所引发的成本就可能令进口商难以承受。

大量农产品进口导致市场供应过剩

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的仓储计划一直是政府提振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工具。

大豆和油菜籽等关键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公开定在远高于市场价的水平上:大豆每吨收购价格为人民币3,700元,油菜籽为每吨人民币4,400元。

而贸易企业则成功进口到更低价格的农产品,这导致商务部(Ministry of Commerce)上周五发出预警,要求它们放缓进口低价农产品。

中国商务部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警告称,进口商应该密切关注市场,以免因过量进口而蒙受损失。

分析师们表示,政府收购国内油菜籽的举动不经意间补贴了外国农业生产商。

政府目前表示将帮助粮食加工厂提高产量,以设法微调农民补贴方式。

分析师们认为,政府还可能考虑上调玉米淀粉的出口退税率,或开征进口滑准税。

政府因担心供应过剩威胁金属价格而停止收储

与历来用于抵御饥荒的农产品仓储不同,中国政府并未给金属制定透明的目标价。

但金属收储政策与农产品仓储政策的影响却有相似之处。

政府去年12月以来一直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水平收储铝和锌,这促使大批冶炼厂恢复生产。

北京安泰科公司(Antaike)锌分析师刘女士称,锌供应过剩已经成为现实。她表示,锌价的确面临压力,但她认为锌价不会跌至2008年年底时的水平,因为受套利收益率下降影响,4、5月份锌进口可能会减少。

巴克莱(Barclays Capital)上周表示,由于上海期货交易所(Shanghai Futures Exchange)铝价较伦敦金属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 简称LME)铝价溢价500-600美元/吨,至多160万吨/年的铝产能正在重新启动中。

国家物资储备局(State Reserve Bureau)的铜收备目标价更加不透明,不过分析师们相信,如果LME3个月期铜价跌破3,500美元/吨,该局会再度开始买进。

但与铝和锌不同,国家物资储备局选择不从国内冶炼厂购买铜。交易员们称,该局以市场价格收储铜是出于战略目的,不是为了救助国内企业。

但分析师们相信,为放缓进口,该局已全面停止收储关键金属。

刘女士表示,据悉政府已停止锌收储计划。

不过安泰科镍分析师范润泽表示,私人投机者仍在大量进口,现货镍价近期走高主要是受此推动。

政府在采取何种短期手段来影响金属价格上仍然左右为难。

由于中国经济复苏所需时间似乎比预期要长,中国钢铁价格有所下滑。政府此前刻意避免通过收储的方式来控制钢铁价格。

中国政府曾寻求通过劝告钢铁厂控制产量的方法刺激钢铁价格反弹,但收效甚微。

2009/04/24

中国央行胆子应小一点

中国经济要恢复快速增长,信心很重要,但风险意识也不能忽视,对决策层来说更是如此。中国央行胆子应该小一点。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23日在央行网站上撰文《坚定不移地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一季度货币信贷的高速增长表示了肯定,称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易纲在文中提到了一季度信贷增长的情况,即新增贷款在1月份创下1.62万亿元的历史新高之后,3月份再创1.89万亿元新高,整个一季度新增贷款达到 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这几个数字中的每一个都被业内人士呼为“天量”,但在易纲看来仍在“适度”之列,可见“适度”的弹性之大,几乎要让人觉得“适度”本来是没有“度”的。

其实中国政府对于今年的货币增长是确定了一个量化标准的,那就是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幅作为全年货币供应量的总量目标,即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

按说这个目标都有过于宽松的嫌疑,因为它建立在GDP增长8%和物价上涨4%的目标之上。不过即使将它当成一个合适的基准来判断,一季度的货币供应量也明显过量。据统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6%。而3月末,M2同比增长25.5%,为1996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

易纲说,在金融危机情况下的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利大于弊。他详细列举了四个有利的方面,对于弊端只是一笔带过,称“要考虑信贷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已经出现的情况是“过快增长”,而不是“较快增长”,它带来的可持续性问题和潜在负面影响有可能已经压倒其好处,应该成为决策者关心的首要问题。

中国要实现“保8”的目标,GDP在今后三个季度应该加速,货币信贷供应应该同步增长,但是一季度的超速增长已经限制了其增长空间。如果信贷大幅收缩,经济增长势头可能受遏制,这就是持续性的问题。而如果继续开闸,则会带来滞胀威胁,这就是可能的负面影响。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助于形成稳定的预期,减少意想不到的冲击。但是过分追求连续性和稳定性也限制了灵活应变的机动性。要说连续性和稳定性,没有哪位央行行长能比得上格林斯潘,他自2001年至2003年连续减息13次,并将低利率保持到2004年年中。他因此在当时赢得了全球赞誉,但在今天却背上了泡沫制造者的恶名。

问题在哪里?就在于货币政策必须具有前瞻性,因为它本身有滞后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制定者不仅要考虑短期需要,更要考虑其长远影响,莫要酿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结果。

张五常:毒资产是一头怪兽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复杂,不容易明白。说过了,是前所未见的现象,过于特殊,解通了对经济学的贡献不一定很大。我自己当然不敢说解得通。有些要点认为是掌握了,另一些认为深不可测。他家之见多得很,一般水平不差,但好些观点加不起来。这里试把此前自己分析过的,加上一些新观察,再推下去。推错了读者或可提点一下。

以我之见,那所谓毒资产,起于借贷与抵押的比率太高(我称为浮沙指数的),加上衍生工具(包括保险工具)的纵横织合而促成的。是怪物,可以作为一头怪兽看。怪在何处呢?怪在三处。

一、毒资产不是坏帐,而是可毒可不毒。这是说,只要发行衍生工具的机构不倒闭,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之价上升,毒资产可以变为不毒。二、毒资产无价。九十多岁的货币大师Anna Schwantz不久前说︰「何谓毒资产?因为无价,所以毒。」我认为要倒转过来说︰「因为毒,所以无价。」三、金额极为庞大,其怪处可不是庞大,而是到今天还没有谁可以肯定其总额究竟是多少。

上述的三个怪处显然有关连,我们要从哪点入手分析呢?我认为要从第二点——无价——入手。资产怎可以是无价的?坏帐不是一般有价吗?天下何来无价资产了?我对「无价」解释的第一步——应该对——是卖家的价格要求持久地高于买家愿出之价。这是英语说的bid-ask spread太大了。据说去年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事发后,毒资产立刻无价。那是七个多月前的事,逾半年,依然无价为时甚久矣。那是为什么?不久前美国财长盖特纳推出政府补贴购买毒资产之法,不知他怎样想。我的想法是这补贴有减低要价与出价的差距之效。我同意一些经济学者的看法:把毒资产从银行或金融机构拿开,其毒性依旧,于事无补。我想不通的,是政府补贴无疑可促长毒资产的成交,这成交通行后,会否收窄要价与出价的差距呢?

也应该对的第二点,是要价高于出价的差距,主要起于讯息费用。这是说,持有毒资产的人的讯息,与可能购买毒资产的人的讯息不同。这里我想过另一点。那就是持有毒资产的金融机构明知不值多少钱,为了避免破产不肯贱价而沽。但考虑到美国此前的mark-to-market法例及不久前的取缔,这想法看来不对。讯息费用应该是要价与出价分歧的主要原因。这差距维持了那么久,不可谓不奇。

可毒可不毒(第一怪)无疑会增加讯息费用;不知毒资产究竟有多少(第三怪)也会增加讯息费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银行或金融机构对毒资产的认识比一般市民知得多,多很多。前者的要价持久地高于后者愿出之价不难明白:毒资产何物行外人不容易知道。然而,金融机构之间对毒资产何物的讯息费用的差距应该不大。为什么这些机构之间不作价成交呢?答案是这些机构一般自身难保,再购入毒资产风险是太大了。

是复杂的世界。原则上,政府大可印制钞票,大手压价购入毒资产,有机会赚大钱。问题是,无论是间接还是直接,这些费用纳税人早晚要支付,一旦输了大钱政府是难以交代的。

把毒资产减毒或消毒看来是最上算的办法。说过了,这是要把资产的市值再推上去。也说过了,以财政政策刺激消费的减毒效果不大;撤销工会与最低工资政治上行不通。余下来是大手提升货币供应量,希望搞起通胀。通胀太高不能接受,但可以接受的通胀是有机会适当地减毒的。

这些日子差不多所有美国的经济大师们都恐怕高通胀卷土重来。其中有些持着我的看法,也像我一样,不知道怎样才能把通胀推得适可而止。大家知道,一旦通胀的预期形成了,要调校非常困难。目前美国的形势,是通胀不容易推上去!美国二月份的数字,显示通胀率升得有看头,但三月份却又缓慢下来。去年全年算有通缩,是五十三年来第一次。期货市场之价下跌了百分之三十是一个原因。问题是,雷曼兄弟事发后,联储局十分勇,放宽银根的大手笔是美国史无前例的。七个月过去了,从佛利民当年定下来的时间表看,今天应该明显地见到物价上升的反应,但没有。

这里我要提到中国的例子。我们的央行放宽银根比美国联储来得慢,也远不及联储那么勇,但国内房地产的止跌回升明显,而这回升看来是与北京的「四万亿」政策没有多大关系。这使我想到如下的结论:中国放宽银根的效应远比美国明显,主要因为中国没有多少毒资产。

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毒资产的大量存在,会阻碍货币政策的正常运作呢?与郭中光研讨良久,一个可能的答案,是美国的市民,在银行的压力下,正在忙于重整债务,一方借钱是为了清理另一方的债,导致货币量有暂时性的增加,而这增加到目前还没有大幅地用到消费那方面去。这是说,因为毒资产的存在,美国的银行的借钱政策不是鼓励消费,而是为了自保。另一方面,经济学者担心高通胀出现,主要是因为联储局把银根(monetary base)提升得很高,而银行的超额储备(excess reserve)一年内上升了二百四十倍!

萧满章传来一篇Martin Feldstein的文章。这位哈佛教授大有来头:在列根时期曾为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主席,今天是奥巴马旗下的一位救灾委员。文章的最后一句说:「奇怪长线利率还没有反映着未来的通胀风险。」我为同一现象感到奇怪有好几个月了。今天我的解释是:长线利率是由政府债券之价决定的;美国人民肯定不毒的资产,是政府发行的债券;安全的债券需求大,其价高企,所以长线利率不升。我们有理由相信,Feldstein今天感到奇怪的现象,将会改变。

2009/04/23

美国石油库存持续增加值得关注

就在经济学家和投资者为经济是否正在触底、浮现复苏迹象、停滞不前或是准备回升而争论不休之际,石油库存的持续增长值得关注。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周三上午公布,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幅高于预期,增加390万桶至3.706亿桶,为1990年9月以来的最高库存水平。更有趣的是,上周美国汽油库存再增80万桶,至2.173亿桶。分析师此前预计汽油库存会出现下降。

认为经济浮现复苏迹象的人士和其他持乐观观点的人士可能都不愿意看到这些数据。石油库存的不断增加引发了对经济活动的疑问。如果经济形势正开始好转,那么石油库存应当会减少。就汽油库存而言,库存增加意味着美国民众正在减少驾车。

在今年前三个月一路走高后,如今油价正开始感受到库存迅速增长所带来的压力。目前油价仍然高于今年年初水平,但4月份以来却累计下滑了7%以上,周三早间的库存数据不太可能止住油价的跌势。

能源价格不断下滑给消费者带来了提振。汽油价格走低和家庭能源开支减少使得美国消费者相当于增加了收入。与此同时,价格持续走低表明需求疲软,从而带来了有关整体经济活动的疑问。

大致来说,投资者可能希望看到能源价格走高,因为这意味着全球经济活动的增加。目前来说,此类利好信号还是相当捉摸不定。

A股大幅下跌,既是空头能量宣泄亦是滞后反映

4月22日A股市场出现大幅下挫,中证流通指数下跌4.08%,上证指数下跌2.94%。股指出现大幅下跌,市场恐慌是难以避免的,有人认为是获利回吐,更多的人认为上涨行情已经结束。我的看法是,下跌到2400点附近也是正常现象,属于获利回吐。

可以看出,中证流通指数跌幅大于上证指数,这里面的含义是:小盘股的跌幅明显大于中大盘股。我们清楚,从去年11月初股市发生转折以来,小盘股一直领涨大盘,其平均涨幅按照上证指数估算,已经相当于大约3000点附近的水平,这一板块的调整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上一周以中软股份和浪潮软件为代表的小盘股爆拉,就是下跌的前兆,这一点在上周五已略有提示。

当然,市场的大幅调整总是需要某种因素触发的。实际上本周前两天两个软件股已经开始调整,但各类小庄股并没有在节奏上达成共识,只有到了周三资源类股票调整态势已经确立,他们才开始树倒猢狲散。大量股票的跌停是市场达成共识的一种表现,但是这种共识能否持续则不要过早下结论。

小盘庄股的操作本属散兵游勇,但是整体回调则往往在大盘股下跌时出现。而大盘股下跌的直接诱因在哪里?华夏基金的减持行为引发的羊群效应。刚刚披露的基金季报显示,华夏系基金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持。由于该系基金是较早看好市场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因此对于那些没有主意的基金经理形成较大的影响力,跟风效应下,4.22出现了机构资金的跟风减持。有数据显示当天机构资金的净减持达到了230亿元,接近市场总成交的10%,导致大盘的下跌是顺理成章的。

从板块结构上看,跌幅较大的是资源类股票和小盘题材股,这两类板块都是前期涨幅最大的品种,前者的下跌有获利回吐的成份,但后者的回落可能是中期调整的开始。资源股涨跌与相应的期货价格相伴而行,因此不能轻易言顶,而这些期货是全球化定价的,与中国经济的好坏还不能完全等同,短期看他们与美元指数的关系更大,所以先不要下结论,看看再说。

机构行为的转变除了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跟风外,也是对美国股市的滞后反应。周一美股暴跌的时候国内股市似乎非常坚挺,但是发现美国股市短期难以继续上行以后,机构们终于开始减持。美国市场的运行似乎表明,它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长的横盘整理时期,预计两个多月时间里美股都不会出现突破。(文)

2009/04/22

上海永远赶不上香港 造就金融中心不靠硬件靠软件

凤凰网财经讯 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会于4月17日-1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凤凰网财经全程进行报道,以下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答问实录。

记者:许教授,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出来以后,可能会让经济学家觉得中国的这个经济开始有复苏迹象了,您好像开始有一些悲观的,能不能具体的说一下?

许小年:今年的数据好像比较令人鼓舞的就是投资,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投资,恰恰是我们不想要的。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就是投资过重,是吧。投资的比重太高,消费的比重太低,而我们的一季度又是投资的增长比消费要快得多,说明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扭曲。 GDP6.1%,工业生产比GDP还低,用电量比工业生产更低,用电量的增长是负的。所以你说这个调整就结束了,我想远远没有结束。

记者:您预期这个多久能够真正的复苏?

许小年:真正多久能复苏,要看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一天不调整,一天就没有复苏的希望。

记者:许老师,这个股市的反弹,它不是经济基本面的提前的预兆吗?

许小年:股市上现在有两股力量,一股力量是资金推动,另一股力量是公司盈利。资金推动是把它往上顶的,而公司的盈利是把它往下拉的,所以这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造成目前股市的状况。你不能够股市一上,你就说它是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不是这样的,因为钱太多,因为资金太多。

记者:这不是证监会副主席前天晚上的一个观点吗?

许小年:那我不知道,那你得问他。

记者:许老师请教一下您,您觉得上海要打造2020年才能当金融中心,还是会更快一点呢?

许小年:上海永远赶不上香港,你是香港来的吗?

记者:我是香港来的。

许小年:香港不要担心,国际金融中心看的不是GDP,不是你的港口、机场,不是你的电脑系统有多发达,不是你的办公大楼有多少。造就国际金融中心的是什么?是软实力,是法律体系、是监管体系、是信用、国际化的信用,是和国际操作的接轨,是国际化的人才,是国际化 的business process。

OK,这些东西你数一数上海哪一项有?你数一数,上海哪一项有?所以上海想追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这个美好梦想的实现,首先要改革法律体系,要改革监管体系。OK,要改革所有不适于国际金融操作的这些规章制度等等,也就是要提高上海的软实力。造就金融中心的,不是硬件,是软件。

记者:您从国际化角度来看,您怎么看人民币国际化?

许小年:人民币国际化非常有必要。

记者: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

许小年:我们现在已经做了一些了,我们和世界各国的央行有货币互换,现在我们在五个城市开始做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的试点,这都是很好的实验性的步骤。你再往下推,就是要使更多的世界政府,和更多的双边贸易中接受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但是同时你要想世界各国接受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就必须保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你不能乱发货币,你不能够像美联储那样乱发货币。那就要求你的货币政策要非常的谨慎,非常的严格,人民币变成国际储备货币的话,还要求我们开放资本市场。

否则我手里拿了一大堆你的人民币,对吧,我要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投在美国的债券市场上,将来外国拿了中国的人民币他投在哪里,他要投向人民币的债券市场上,这就要求你开放国内资本市场,这里边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是这个方向是对的。否则我们老是受制于人,美联储滥发钞票,美元贬值我们就遭受损失,为了减少我们的损失,一定要不断地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记者:许老师对股市怎么看?现在?

许小年: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不说第二遍。

记者:住建部的官员说4万亿里面有32%与房地产有直接的关系。

许小年:我不知道,我没有数字,我不知道。

记者:创业板呢?

许小年:创业板我已经说过多少次了,我五年前就说创业板的事儿,创业板解决不了给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给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是需要大量的草根性、社区性、低成本的,在当地运作的这些中小型的信贷机构,这是给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本。把这些地下钱庄合法化,这个是给 中小企业融资,我可以看到的最便捷的办法。而创业板解决不了给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现在有多少企业排着队,等着上市,主板上有多少企业等着上市,你将来如果创业板它也控制发行节奏,也排队怎么办,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吗?

记者:它的出台会不会进一步打击现在的主板市场?

许小年:我不知道,我没做研究。

记者:您觉得出口企业我们还需要去救吗?

许小年:出口这个市场竞争的规律,就像人一样,人有生有死,企业有生有死。如果这个企业在新的环境中,它已经经营不下去了,要倒闭,就让他倒闭好了,为什么要救?美国的三大车厂救的活吗?救不活,你去救它干什么。而且这些企业倒闭,对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它有可 能反而带动了产业的升级换代。

记者:但是在新的产业增长点没起来之前呢?

许小年: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只要政府解除管制,新的增长点马上就出来。之所以找不到新的增长点,是因为政府管的太死了,全给我们管死了。

记者:许老师,GDP保持多少增速是最安全的底线,非要保八吗?

许小年:不一定保八。

记者:您觉得呢?

许小年:我认为保增长的口号不妥当,我们现在提的口号应该是保就业,不是保增长。因为你保住了就业,才能够保住社会稳定,而保增长不一定能够保住就业。我们的增长,政府投资项目,投了那么多,雇多少工人,能创造多少就业。所以保增长,这个不是一个很合适的政策 目标,我认为在目前阶段不宜再提保增长,应该提保就业。

记者:那目前保就业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许小年:最有效的办法是解除管制,让更多的资金来进入到市场上,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我刚才已经说过了,金融行业能创造多少就业机会。

记者:举个例子,什么样的管制?

许小年:什么样的管制,你比如说我们中小企业,现在非常需要像孟加拉穷人银行那样的金融机构。那样的金融机构可以给中小企业服务,可以给穷人服务,可以给低收入人群服务。但是我们现在的管制把它掐住,要审批,而且要有数额的控制。有什么好控制的,民间有需求,有资金,就让他干。这样的金融机构起来以后,信贷能创造多少就业,能够帮助当地的中小企业发展,这些中小企业又能创造多少就业。

医疗卫生现在也管制,你建一个医院能建吗?你让大家去盖医院,医院这么挤,这个医疗条件这么差,供给严重不足。把医疗卫生部门打开,民间资金自由的进入,它创造的就业,它创造的是护士,它创造的是清洁工,它创造的是见习大夫。我们现在每年几百万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我相信也包括医学院的,很多教育、文化教育这些服务行业,都可以打开,都可以创造就业。

3G,跟3G有关的,为什么只有国有企业能做呢?民营企业为什么不能做3G呢?跟3G相关的投资为什么只对国有企业开放,不对民营企业开放呢?你开放以后,能创造多少投资机会,能创造多少就业机会。而且刚才樊纲先生也讲了,民间的投资比政府要有效。

记者:但是十大产业规划当中有钢铁产业。

许小年:钢铁业的产能已经过剩了,你还规划什么,钢铁行业要削减过剩产能,你扶持什么呀。国进民退是健康的趋势吗?

记者:不是。

许小年:是非常不健康的趋势,规划什么呀规划,那些企业都是要收缩的,因为过剩产能,那些企业是升级换代的问题,不是规划的问题,规划什么呀,完全是计划经济的思路,整个规划全是多余的,根本就没必要做,瞎忽悠老百姓。

记者:美国的通货膨胀年底会见到,还是会两三年以后才会出现?

许小年:要密切观察,美国的通货膨胀要密切观察。

记者:观察经济的拐点,是吧?

许小年:经济一旦复苏以后,老百姓一旦恢复了对金融体系的健康的信心以后,货币周转的速度可能就要加快了,一加快就会通货膨胀。

记者:许老师,通过这次的金融危机,中国的国有化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许小年:目前我们看到的是这个趋势,这次金融危机的前前后后,是国进民退,这个趋势是和我们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是背道而驰的,需要尽快的停止这个趋势。

记者:您说放开医疗,现在民营的医院有很多这个问题,现在曝光很多问题。

许小年:你以为公立医院问题就少啊?你以为公立医院的问题就少啊?

记者:您在医改方案中,有没有看到希望?

许小年:我没看到希望,医改方案还是政府主导,我没看到希望,凡是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不会有效率的。

记者:中国现在的物价走势怎么样?

记者:有没有通胀?

许小年:通胀目前没有,短期没有通胀。

记者:现在是通缩了嘛,CPI、PPI。

许小年:说明什么啊,你想一想,说明什么?你们光问问题,不思考问题。

记者:大家没钱花了。

许小年:说明供给需求失衡,说明供大于求。

记者:如果货币政策调整呢?

许小年:货币政策调整。

记者:会稍微再减一些吗?

记者:现在央行放水这么多到市场。

许小年:要我做的话,我会紧一点,这个一季度的贷款的发放,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将来我们可能产生大量的银行坏帐,这种短期行为,不顾金融体系的长期健康,不顾国家经济的长期健康,追求短期业绩,这是非常糟糕的。

记者:我觉得应该再看看刘明康的看法。

许小年:非常糟糕的,我上午跟刘明康在一起。

记者:他怎么说?

许小年:他是官员,他能怎么说。

记者:你就给大家一个标题嘛,股市会不会涨?

许小年:好,我不能再预测它能涨,还是能跌了,我不能预测了,自己分析。

记者:那您说的两股力量呢?

许小年:两股力量随时都可以改变,如果资金供应的情况一下改变了,那结果是什么?

记者:那您是说没有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了吗?

许小年: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你们去看数字,一季度工业企业的利润下降30%,你应该知道基本面在哪里了,你们应该知道在哪里。

记者:暗示着它将跌下去了,是吧?暗示着继续往下走?

许小年:企业盈利短期内不会好转,你看这个价格一直在跌嘛。

记者:短期是多久?

许小年:短期是两三季度。

记者:好像用电量开始回暖了。

许小年:用电量跌的不是那么狠了,但是一季度还是负增长,用电量还是负增长。

记者:您觉得一季度是经济的底部吗?

许小年:我不认为是底部。

记者:那可能后面还会更低,就是季度的增速。

许小年:有可能。

记者:还有可能会更低?

许小年:有可能。

记者:那需要再进一步的经济刺激吗?

许小年:我早已经说了,根本就没必要,根本没必要刺激经济。

记者:因为没用是吗?

许小年:凯恩斯主义,没用。因为1998年我们已经经历过了,我刚才没有时间讲,1998年我们靠什么走出这个低谷?1998年虽然政府有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根本的原因,1998年我们走出低谷,第一叫做房改,一个房改创造了多少投资机会,一个房改释放了多少民间需求,我们都有数字的。第二年房地产投资,马上就反弹,从前一年的负数一下反弹到15%,房改释放了民间投资。

第二件事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外需求把中国经济拉起来了,而住房的需求,住房的投资的上升,对其他行业的带动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不需要政府发钱,民间有的是钱,政府需要放开,给市场一个机会,给老百姓一个机会,中国经济很有希望。

IMF称欧美银行需要大幅募股增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美国和欧洲的银行需要在明年之前通过募股方式增资8,750亿美元,才能使资本金回升至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而它们要想达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资本金水平,则需要募股增资17,000亿美元。

如此巨额的资金需求反映了此次金融危机给欧美银行业造成的伤害。IMF称,金融危机正与全球经济衰退一道继续深化。银行业的麻烦已从住房贷款业务扩展到了商业房地产贷款和新兴市场债券业务。IMF估计,在2007至2010年期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金融业将总计面临4.1万亿美元的损失。其中银行业面临的损失为2.5万亿美元,保险业面临的损失为3,000亿美元,其他金融机构面临的损失为1.3万亿美元。

IMF说,银行业已经冲减了1万亿美元上述损失。不过IMF没有估算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迄今为止的损失冲减额。

IMF在其半年一度评估世界金融业状况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说,如果不将资产减值额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彻底清除出去,并辅之以银行重组,且在必要时调整银行的资本结构,银行业问题将对经济活动持续产生下行压力的风险就依然存在。

虽然人们普遍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归咎于美国按揭贷款领域出现的问题,但IMF的报告却显示,其他地区对这场金融危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报告称,金融业2007至2010年期间的损失约有2.7万亿美元可归因于美国市场,另有1.2万亿美元损失则来自欧洲的坏帐和证券亏损。

IMF称,2007至2010年美国银行业1.06万亿美元的估算损失中,已经冲减了大约一半,而欧元区银行业9,500亿美元的估算损失中,只冲减了约17%。英国银行业3,100亿美元的估算损失中已冲减了约三分之一。

IMF对某些领域的前景预期比华尔街一些知名看跌人士还要悲观。

例如,该机构预计明年之前美国银行贷款的7.9%将变成坏帐。而Calyon Securities的分析师梅奥(Mike Mayo)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只预测说,美国银行贷款的坏帐比率最高将达到3.5%,而这已经让大萧条时期最高的贷款坏帐比率略显失色了。梅奥估计,美国银行业的信用卡贷款和其他非按揭消费者贷款的损失目前只浮现了约三分之一,而企业贷款方面的损失似乎刚开始显露。

尽管IMF的这份报告显示金融业形势严峻,但IMF一些官员的话却带有某种乐观意味。他们说,一些市场过去一个月出现的形势改观表明,金融业的资产冲减额有可能不会达到IMF这份报告所预计的规模。

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副主任布罗克梅捷尔(Jan Brockmeijer)说,当IMF在3月底得出美、欧、日金融业总计将面临4.1万亿美元损失时,某些市场的状况要比现在恶劣。

但他也表示,虽然市场状况的改善是“普遍性的”,但改善的程度还不足以改变IMF对金融业前景的总体评估。某些最显著的改善体现在新兴市场差价方面,布罗克梅捷尔说这部分应归功于各方最近宣布将IMF的资金规模增加三倍的计划。本周二,继墨西哥和波兰之后,哥伦比亚成为第三个向IMF申请新的信贷额度以支撑本国经济的国家。

短期内稳定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周三撰文指出,中国经济离见底为时不远,但尚未形成稳定回升趋势,短期内在底部震荡可能性大于稳定回升.

"从中国目前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身的结构性矛盾看,短期内形成稳定回升、快速回升的可能性不大,"范剑平在中国证券报刊登的文章中写道.

他表示,由"去库存化"引发工业生产增速大幅下滑阶段基本结束,但"去库存化"只是经济调整的初期,从二季度开始,中国"沉重"和"复杂"的"去产能化"过程就将展开.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还在进一步扩散和加深,国际形势仍会有波折起伏.

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1%,创下1992年有季度统计数据以来最低.但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回升到8.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则高达30.3%,已显露出好转迹象.

此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亦表示,中国经济形势已出现好转但难言复苏,应借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否则单纯依靠政府大规模投资形成的增长基础并不牢靠.

国家财政首次入股中小企业创投基金

中国科技部和财政部批准的六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项目周二签约,这是中国国家财政首次以股权投资方式与投资公司合作,专门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

新华社周二报导称,承担项目的六家创投公司将分别发起设立六个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批融资规模将达10.45亿元人民币,其中引导基金参股投资1.59亿元.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作为引导基金出资人代表,分别与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苏高科技投资集 团、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签订协议书.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方式是财政资金支持创业投资的一种全新探索.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的中小企业深受打击.为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中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希望从银行信贷,开创业板等多途径救活小企业.

此後,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允许地市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创业投资发展的需要和财力状况设立引导基金.

2009/04/21

有思想,会变的与众不同!

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人,每天都要忙碌于众多事物,时间越来越不属于自己。网络则是另外一个世界,但也逐渐开始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虚拟开始和现实趋向于融合,人也就更忙了。

在浮躁尘世下的蓦然回首,虚拟的网络给了自己一个思考和回味的氛围,很高兴在网络中结实了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而且节省了现实社交所需要的大量时间,算是高效人的一个“坏”习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缘人应该是思想的交流,而不是流于形式,所以,我喜欢网络的不仅仅是方式。

只可惜时间不多,所以只能更多充分利用一些兼顾的方式来尽可能加强朋友对我的了解以及之间的互动,比如,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其实很多资讯或文章都可以代表自己的观点或思想,而我每天工作内容中本来就要过滤大量的资讯,对于想了解我业务背景或对事物想法的朋友,就可以通过博客了解我的一些情况,这也算是投机取巧的一种办法,当然也应该会增加很多朋友的金融知识,在互动中共同提高,才是朋友交往的真谛,呵呵。

尽管很多文章是引用的,但也是我认为比较有思想或值得留存的,也算是我的资料档案,即可以省去很多朋友收集过滤的麻烦,也算是对朋友们资讯的一种补充,当然很多文章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时间长了就会感受到。不排除因为时间原因,有时候会停止发布或更新,毕竟时间不太完全受控于自己,这也是现代人的烦恼和遗憾。但我会尽量坚持,多增加在博客上互动的频率,有时间,也会尽量写点自己的东西,尤其是对希望在业务或其他方面加强联系的朋友。

网络的世界,充满了智慧,有思想,的确会变的与众不同!

2009/04/20

谢国忠:泡沫破灭速度会超过政府制造泡沫的速度

第二次衰退

2010年,泡沫破灭的速度会超过政府制造泡沫的速度,资产价格很有可能再次下跌。

2009年初,我曾撰文指出,全球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企稳,并在二季度开始出现熊市反弹。我当时认为,滞胀将是未来几年全球经济的主要特点。现在,我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不过,熊市反弹来得比我预期的要早。原因是主要国家的政府已经为投机实施补贴,它们相信,主要的问题是流动性短缺和信心丧失。因此,如果投资者和投机客被拉回“游乐场”,世界经济就将回到良性循环中。但是,我认为,这些举措将导致全球经济在2010年出现第二次衰退。

政府托市“三部曲”

补贴风险确实会推高资产价格,这里,资产主要是指股票。但是,股价上升可以带动经济复苏的美梦是不会成真的。我们目前处于债务泡沫破灭之中。上升的资产价格是通过鼓励借钱去投资和消费来提振经济的。由于目前债务的水平已经很高,人们不会再增加债务去投资和消费。当经济快速复苏的美梦被雨打风吹去,股价也将再次下挫。这将暴露出金融体系更多的问题,并引发全球经济第二次下跌。

政策制定者对他们的刺激计划仍不起作用感到沮丧。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已经花了或者承诺了12万亿美元,来挽救美国的金融体系。2009年,美国的财政预算赤字是1.75万亿美元,但是,实际赤字很可能超过2万亿美元。欧洲中央银行、英国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都已经把利率降到历史低位。它们的政府也已经捅下了很高的财政赤字。但是,全球的就业、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都在持续恶化。主要经济体很可能在2009年一季度遭遇了类似2008年四季度那样的收缩。对于2009年全年而言,欧元区、英国和美国将收缩4%-5%,德国和日本则可能收缩7%-8%。

这种全球性经济衰退是前所未有的。更重要的是,人们很难看到衰退结束之后,世界经济将如何增长。如果历史重演,在眼下如此严重的经济衰退之后,政治危机可能爆发。

当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经济快速复苏将会化为泡影。由于陷入绝望,各国政府将试图直接提振资产价格,或者通过刺激观望的投机者重新加入游戏的方式来提振资产价格。由于对政府的行为不明就里,多数人可能认为经济正在趋稳,或者将会立刻反转。毕竟,股价不是经济“晴雨表”吗?有这种想法的人,通常会追涨杀跌。这就是熊市反弹,它将吞没很多精明的投资者。

美国政府试图提振资产价格,是从美联储宣布购买数万亿美元的国债、商业票据和按揭债券开始的。它试图通过盯住按揭利率来稳定资产价格。但是,实行这种政策表明,美联储其实知道房价应该如何走。相对于收入,美国的房价明显被大大高估了。在泡沫破灭之后,房价应该下调了。美联储这么做,就是为了放缓调整的步伐,并且通过制造普遍的通胀而不是听凭房价下跌,来转移调整的阵痛。美联储现在的政策,将会在未来数年里影响美元的走势。

美国政府试图提振资产价格的第二步是“盖特纳计划”,它试图剥离美国问题银行的“有毒资产”。实际上,这项计划就是通过补贴投机而提振“有毒资产”的价格。按照这一“美丽计划”,对“有毒资产”的需求应该会迅速增长。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类资产的价格还没有大幅增长。

为什么?我认为,市场不相信“盖特纳计划”会奏效。因为这项计划是用纳税人的钱补贴投机客。如果这项计划继续推进,美国国会可能通过立法,收回参加这项计划的投资者获得的利润,将之充公。由于担心后果,投机客也不敢接盖特纳递过来的钱。

美国政府试图提振资产价格的第三步,是改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制定的按市值计价的原则。现在,美国金融机构得到许可,如果它们认为市场失灵,可以不以市值对其资产计价,而是根据其“判断”。也许市场未必能对资产完美定价,但是,谁能做得更好呢?改变按市值计价的原则,就等于允许问题银行不再对坏资产计提损失。这样一来,问题银行的股价就会大幅上升。

不过,银行不破产,难道不是件好事吗?未必。看看日本的例子吧。它的银行本质上没有公布损失,并试图造出资金来重组。日本经济因此失落了十年,没有成功地从资本短缺中解脱出来。仅仅更改会计准则,不会改变银行资本紧缺的事实。这些银行知道它们没有充足的资本,因此,它们不会增加信贷,并试图从现存资产中挤出利润,从而可以重组资本。这会拖延经济复苏。看起来,美国正在复制日本模式。

除了美国制定政策以提振资产价格,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在鼓励它们的银行增加信贷。

“鼓励”是什么意思?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借贷是在平衡风险和收益之后,争取利润最大化。政府鼓励它们放贷,实际上就是向它们施压,降低信贷标准,承担更多风险,却获得同样或者更少的回报。这种政策,实际上是用未来的坏账换取今天的需求。支持这种措施的论调是,如果每家银行都借钱,经济改善,就会减少坏账发生。但是,这种“免费午餐”式的想法,只会通过制造另一个泡沫而收一时之效,却会在未来引发更大的危机。

再次吹大资产泡沫,是全世界苦苦挣扎的投资者翘首以盼的。政策制定者在关注经济走弱和政治稳定之余,正在回应投资者的求救呼喊。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出台的政策,纷纷向瘪下去的泡沫充气的原因。现在,这种充气似乎取得了效果,但这种效果长不了。

我认为,2010年,泡沫破灭的速度会超过政府制造泡沫的速度。资产价格很有可能再次下跌。通胀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它将导致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价格下挫。政府债券是最后破灭的泡沫。当这个泡沫遭到挤压,其他的资产价格将会见底。这将使目前政府充入泡沫中的空气释放出来。届时,全球经济会第二次下挫。

通胀还是通缩?

关于通胀还是通缩的争论一直很激烈。较低的债券收益率表示,投资者普遍认为目前存在通缩。2006年9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新加坡年会上,我预测2007年出现金融危机,2008年出现经济危机,此后会出现滞胀。虽然滞胀的预测还没有应验,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正在执行的政策,坚定了我的想法——滞胀会困扰全球经济很多年。

从历史经验来看,投资泡沫破灭之后出现通缩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投机泡沫是过度投资造成的。因此,在泡沫产生过程中,会出现产能过剩,因为在泡沫中,需求被夸大了。第二个原因是银行破产和企业减产会增加失业,从而减少需求,并导致更多的企业破产。这种恶性循环,延长了价格向下调整的时间。

有两个原因,使得目前的泡沫破灭后,不会出现持续的通缩。第一个是投机集中在非生产性的资产,例如,房地产和金融产品。

汽车和电子行业是两大全球产能过剩的行业。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已经很久了。不过,这个问题却被信贷泡沫虚增需求所掩盖,因为购买者受到零首付零利率的刺激,频繁换购新车。但是,通缩的压力将随着一两个主要的生产商破产而结束。如果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支持它们的汽车公司,通缩就会持续。不过,奥巴马政府目前不愿意这么做。

电子行业习惯于通缩了。通常,好的通缩会支持产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但是,现在的通缩不是好的通缩。全球企业资本支出的大幅削减,已经使IT产品的需求暴跌,从而使得电子行业迅速调整。在没有政府施压的情况下,这个行业正在自行收缩,这个过程将随着产能削减而很快结束。

中国制造业扩张也是产能过剩的来源。十年前,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需求减少,我认为,中国的产能过剩会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因为其他国家的厂商会跟随中国厂商的价格。现在情况不同了。制造业的价格是由中国制定的。相对于原材料成本,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已经大幅缩水,其庞大的制造能力不可能维持通缩。例如,钢铁行业四分之三的成本是铁矿石和焦煤这样的原材料。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不可能支持钢铁产品的价格下跌。

其次,破产(特别是银行业的破产)与需求减少之间的恶性循环现在也不同了。事实上,各国政府和央行正在救援世界上的每一家银行。它们给企业贷款,使其保持运营。目前的情形预示着全球经济将会很快触底。不过,全球经济还会在2010年第二次下跌。

虽然需求目前较弱,但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工会要求提薪会导致通胀再次降临,正如20世纪70年代的情形。

大宗商品价格上扬的趋势已经明显,这是因为投资者害怕货币供给过度扩张,想要寻找安全港。尽管需求减少,原油价格又重新站在每桶50美元的点位,表明太多的钱流向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后者购买了原油。鉴于央行在不停地发行纸币,越来越多的资金将流向大宗商品。

我一直相信,工会主要是靠需求驱动的。在繁荣时期,工会力量偏弱,因为经济繁荣提高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当艰难时期到来,更多的人开始支持工会活动。在经济停滞期,特别是滞胀期,如果没有工会力量的干预,每个工人都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水平在下降。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发生的全国性大罢工就是先兆。

除了2010年经济第二次下挫和未来出现滞胀,我还想评论一下熊市反弹的特征。在一个持续多年的熊市里,股市时常出现较大反弹。这些反弹的幅度,可能从底部上涨40%。显然,这样的熊市反弹令人垂涎。投资者很难做到只观望、不入市。

我不是反对在熊市反弹中挣钱。但是,必须记住,熊市反弹是零和游戏,甚至还是负和游戏。在每一次反弹后,市场可能会跌得更狠。一个人的利润其实是另一个人的损失。在熊市反弹中投资,把握时机是最重要的。早进早出是最基本的原则。最有害的是追涨杀跌。当市场反弹了30%,就不要追涨杀跌了,这对你的金融资产健康非常不利。

最近一次结构性熊市反弹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并持续了十年。投资者能在这十年来只观望不投资实在太难。毕竟,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这也就是为什么结构性熊市反弹会吞没越来越多的人。后跳进去的人是更有耐心和更精明的人。最后赔钱的投资者IQ可能超过200。我想,可能要到沃伦-巴菲特也开始赔钱,这场熊市才会结束。

融资套利交易卷土重来 风险尤甚

融资套利交易正卷土重来,不过已经改头换面。

原先的融资套利交易是一种相对可预测的交易方式。它意味着借入日圆等低利率货币,然后转存入澳元等稳定高收益率货币,以轻松获取回报。

这一交易策略的成功关键是投资者认为日圆和澳元等货币会以相对可预测的方式运行。

如今,寻求通过利差获利的投资者已经将目光转向了印尼盾、巴西雷亚尔甚至俄罗斯卢布等风险更高的头寸。

日圆和美元等货币的融资成本目前已经更加低廉。两国的利率水平都接近于零,而且两国央行似乎打算通过大举印钞带领经济走出衰退。

现在手持资金的投资者有着丰富的选择,投资对象国的利率水平从印尼的7.5%到俄罗斯的13%不等。与此同时,恐惧心理也在逐步消退:股市正在回升,新兴市场货币正逐步走高。

融资套利交易昔日全盛时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者能够用来放大回报的巨大杠杆。而在如今的金融辞典中,杠杆已经成为了最为人们避忌的词汇。

尽管新的融资套利交易可能杠杆比例较低,但风险程度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新的融资套利交易更容易遭受风险偏好迅速转向的冲击,正如2008年全球普遍出现的那种情况,但这在新兴市场出现的更为频繁。

大举涌入印尼盾的投资者已经推动印尼盾兑美元过去一个月上涨了将近12%,印尼大选相安无事也给他们带来了回报,这只会提振投资资金继续涌入该国。

小心驶得万年船,挑选投资货币还须谨慎。

谷歌:咖啡杯里的经济学

简介
当谷歌与各种公司的“生意”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关系,它成为了经济的晴雨表。在经济学家的眼中,“谷歌经济学”是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一面镜子……
谷歌赚钱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这是极不寻常的。第一季度,谷歌公司CEO艾瑞克.施密德说:“在深陷衰退的经济形势下谷歌第一季的成绩相当好,在收入逐季度下降的时候他们依然保持每年6%的增长速度,这特别要感谢搜索服务市场的强劲增长。正是它让商业模式充满活力,让网络用户与广告客户在线转换的潜力不断增强。”他不屑提及的是,如果没有用户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将一事无成。谷歌拥有数以百万计肯于付费使用谷歌广告工具的用户,谷歌的财务成绩发出了一个信号,如今公司无论大小都有完全放弃传统市场营销方式的倾向。而谷歌的优势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效率最高的媒介去吸引更多公司用户。

不过,石头里榨不出油来。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关注这个现象,印刷类媒体和电视类媒体的崩溃,以及网络广告的繁荣正在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示器。媒体广告类型从大型制药企业数千万的大手笔到五金店在地方报纸投放的分类广告应有尽有。如果所有类型的广告数量下降25%-35%,那表明很多行业都付不起为获得新客户而必须进行的投资了。这个现象透露的另一个信号是,经济衰退对商业的负面影响正在加深。

3月31日,在2009年首季度的最后一天谷歌公布当季收入为55.1亿美元,比2008年第一季度增加6%。重要的一点必须提及,一年前经济运行还是正常的,因此谷歌在这一时期的骄人业绩是建立在商业相对繁荣的环境基础上的。与经济全面崩溃时期扯平,谷歌的业绩才几乎没变。那时道琼斯工业指数比现在高出60%。而谷歌的股价只比过去高了15%。这说明一年之中,谷歌预期市场占有率变化极小。

自从谷歌类建立了一种类似于拍卖会的销售系统,公司开始为一个搜索标签进行激烈竞标。这时谷歌的收入增长不单纯反映了商家手里是否有钱,而成为竞争者之间是否愿意竞标以获得“最佳结果”的信号。竞标系统让买家们为了获得合理回报而冒险付出最高价钱。当数以百万计的客户预测这个系统为他们的产品创造了需求,那说明我们的经济虽然不好,但却也没有理由认为它在走向崩溃。

谷歌的业绩还透露了另一个重要信号。从公司收入与上年度的相比较中可以看出来,在谷歌这个一年365天时刻发生竞标的市场上,相对成功的新商业取代了有缺陷的老商业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如果金融服务公司的广告投入在谷歌的业绩比重中低于50%,那就说明其他产业正投入了更多的广告费。如果汽车企业撤掉所有广告预算,那些专门为“债奴”们提供服务的公司肯定会增加广告投入。

谷歌的公司业绩不只是一个美国大公司的一串好看的数字。自从谷歌越来越多地与世界其他大公司的生意发生关系后,它几乎就成为一个完美指示器,显示大企业的决策者们手中是否有钱,并愿意把钱花在他们认为值得的地方。它还能显示出哪些经济领域正在崩溃,那些领域表现相对较好。透过谷歌业绩这块“透镜”看世界是令人鼓舞的。

2009/04/19

政府的忧虑与股市的犹豫

本周A股市场与全球股市涨跌幅度大体一致,但在时间序列上看是先强后弱。

由于本周公布经济数据,加之市场预期国务院可能推出第二批经济振兴计划,本周前三天市场走势较强。但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结束,第二批振兴计划预期落空,市场明显出现上攻乏力迹象,加之银监会严查信贷资金入市和深交所高调进行投资者风险教育,市场炒作热情开始明显降温,热门股票纷纷回落,周五勉强收在2500点之上。

尽管本周的经济数据表现出很多积极因素,但市场却选择了主动回调,原因何在?主要问题还在于政府最近表现出的政策意向。正如我以前反复提醒的,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股市涨跌与否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态度,而不是经济数据所展示的些许差异,因为流动性环境的控制阀门掌握在政府手中,只要上层感到不舒服,市场环境可以大大改变。

经历过十年以上股市历史的人都清楚,政府提示风险意味着什么。尽管这一次是以深交所的名义发布的,口气也十分温和,但最近的题材股恶炒让高层不舒服几乎是肯定的。如果配上刘明康的讲话,我们感到一种潜在的示警: 悠着点,别拿危机当庆典了。

最近高科技、创业板、新能源等题材板块的爆炒,与两年前的垃圾股行情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市场机制失控初期的一种“痉挛式”运作,每个投机市场都摆脱不了的,关键在于政府对此有多大的容忍度,以及采取什么措施予以制衡。如果还像07年那种大炮打蚊子的方式,市场肯定难以接受,估计上面也不会这么做,但是如何做,则需要投资者猜测。一个妥善的办法,还是把热情冷却下来,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些人天生不信佛,拿政府官员不当干部,譬如浪潮软件,10天拉出9个涨停,自以为天马行空题材独特,其实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这种期货逼空式的炒作方式,轻者抓你个市场操纵,重者抓你个内幕交易和刑事犯罪,你所依赖的政策倾斜也可能落空,没准儿最后是鸡飞蛋打。此类事情在股市里见得多了,所以市场采取主动回调,算是一种理性。

政府的忧虑在哪里?还是怕金融局势失控。这一轮为了刺激经济,政府采用了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个季度贷款增加4.6万亿,这是以往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政府不担心吗?非常担心。高层下这么大的决心,头上也是顶着雷的,将来的金融形势能否失控,谁都心里没有底。所以,经济形势的明显好转,或者金融系统的些微异动,都可能改变政策的取向。所以市场人士如果明智一点,就不要太过火了,否则上下都不舒服,过度博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对于市场运行方面,如果股市与政策面不能达成平衡,还是一味乱涨,我们应该选择减仓,尤其是小盘题材股;如果市场主动回调在2500点上下震荡并出现热点向中大盘股的有序转移,我会比较看好市场,不会采取大规模减仓的策略。至于技术分析那些规律,你说有它就有,你说无它就无——不过是一种社会心理共振。(文)

2009/04/18

中央下令彻查粮库的真正原因!

这是网上很热的一篇粮库清查问题的贴子,没有作者。仔细研读几遍,觉得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应该是一位极熟悉我国基层粮库运作的人士所写,外行或者作假者编不出那么复杂的东西来。这篇贴子很形象地把我国基层粮食“粮库钱没腰,看你捞不捞。”的游戏规则给暴了出来。在这篇作者眼里,上至粮库主任、副主任,下至化验员、保管员,甚至是干活的临时工,以及更夫,门卫,都有“发财致富”之道,让大家大开眼界。

该篇文章的两个清仓查库细节也很有意思,他写道:记得九八年春,有人在记者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中国就是三年颗粒不收,粮食也照样够吃。”可是当年南方洪水时,南方某粮库竟无粮可调。在二000年,也曾经搞过一次全国性的粮食大普查。各地,各粮库都组织人员到外地的粮库去搞普查。说是为了避免弄虚作假。可实际效果如何,我不得而知。我只说一下我们这里的情况:外市的一个检查团也上我们粮库搞普查,进行所谓的“清仓查库”,他们在这里呆了五六天,吃了五六天,而且每次吃饭去的地方还不一样。有一个检查团的成员是回民,弄得我们主任很是头疼,因为吃饭时要找回民饭店。晚上还要唱卡拉OK,跳舞。真是活神仙啊!至于检查,也搞,比如粮囤要量一下尺寸,粮食要化验一下,账本也要看,但那都不过是形式,表面文章。也能发现问题,但饭一吃,舞一跳,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我们库也向外地派出了检查人员,回来听他们一说,也是那样,甚至还出现了发现问题后,检查团主动“协助”,清除问题的事,因为还要应付上级的复查。这些都他们亲口说的。0二年一次粮库开会,主任念了两份文件:一是外县国储库因储粮不够数量,为迎接检查,竟然大批地从别的粮库调粮。二是某粮库主任竟然做了许多掺假粮囤,(就是中间是粮,上下是杂物,他知道检查时扦样要扎粮囤中间)。宣读完了,主任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都是内部人告的。

还有基层粮库的作假虚报数量也很吓人,八千五百吨敢报二万吨,虚报了三倍多:我记得我们粮库刚成立那一年,只收了八千五百多吨水稻和两千多吨玉米,当收粮任务近尾声时,主任让我们做了三千多吨的假票子,当然编的是假名,当时是实在无可编的时候,我把我们家的亲属的名字全都编上去了。这样总共加起来,我们在账面上算是完成了秋粮收购任务。因为给的收购任务是一万四千吨。可是第二年上省粮食局办事时,偶然看到一个报表是关于我们本市粮库的秋粮收购情况,看到的却是我们粮库完成了二万吨的秋粮收购任务。这时我才明白是层层掺水了。

贴子总结了目前基层粮库常见的作弊手法:

真正能使主任发大财的,是“作账面上的文章”,“发账面上的大财”。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就是我在前面说过的,做假票子,开假票证,套取国家储粮保管费和补贴。 
二.玩左手换右手游戏。具体说就是粮食还是那堆粮食,通过变造单据,一进一出,自买自卖,获取差价款。 
三.卖粮时高销低报。比如粮库的粮食是八毛钱一斤卖的,做账时我写成是七毛一斤卖的。   
四.当市场上粮价高于收购价时私自卖粮,差价款不入账,再设法收购一批粮补足库存。 
五.从别的粮库低价买入陈化粮,再把它变成收购的保护价粮,或者干脆导演自卖自买,把自己库内的陈化粮变为当年收购的保护价粮,赚取差价款。 
六.把涨库(就是由于扣水扣杂多出来的粮食)粮食卖掉,差价款不入账。 
七.虚报、多报各种费用。

看来,袁隆平老先生所讲不少基层粮库实乃空库并不是空穴来风。还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此次的粮食清仓查库行动还是主要由粮食系统内部的人来查,这种单纯由老熟人来相互查,最后的结果按照中国人的一般办事规则都是你好我也好的大团圆结局,很难把粮食系统内部最根本的问题暴露出来。但粮食问题又不是一般问题,国家的重大决策一般都是要建立在这些粮库实有粮食基础上来进行的。如果这些数据有水份,误了国家的大事,这些作虚者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另外,有关如何进行真实的清仓查库,袁隆平老先生提出的“微服私访”等从道理上讲更有效也更省钱,但不知为什么却一直不被粮食系统所采纳。这在某种程度上,才是最大的问题。

2009/04/17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全球经济失衡仍未改变

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著名固定收益投资管理人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准确预测美国经济将遭遇麻烦并成功逃底,成为此次危机中全球范围内投资损失最小的公司之一。近日,PIMCO亚洲区首席执行官贝克斌(Brian Baker)在出席第四届富国论坛时表示,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状况仍未改变。这一状况不是被渐进式的改革所消化,就是导致一次更大的经济灾难。

贝克斌称,危机爆发后,原先偏重于消费的发达国家不断降低利率,以便能够更多地购买发展中国家制造出的产品,从而导致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失衡。“这种失衡是无法持续下去的。”他表示,纠正失衡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发展中国家决策者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拉动内需,而在发达国家则需要更多的储蓄。第二种方法就是出现某个更大的经济事件。通过某个经济事件的爆发加速整个经济的崩盘,从而加速全球经济重新回到平衡点上运行。

数据显示,由于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全球范围内储蓄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当储蓄增长,消费也在增长的时候,全球经济就会达到一个平衡,但是当消费达到一定程度,储蓄跟不上的时候,就需要财政政策来刺激使经济恢复平衡。世界经济没有一键恢复,我们需要一个过程。”贝克斌称。

对于是否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想法,贝克斌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称,PIMCO也在寻找机会,希望能通过中国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项目,为中国投资者在全球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提供服务,但目前还受限于中国尚无固定收益方面的QDII产品。

PIMCO成立于1971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管理人之一。截止到2008年末,PIMCO管理总资产为7470亿美元,为2008年极少数资产规模取得增长的基金公司之一。2000年PIMCO被德国安联公司收购,目前员工人数大约1217人,其中406人为投资管理专业人士。

中国再杠杆化出师告捷,货币通胀该见好就收

周四中国报出的首季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喜人,显示投资拉动下生产反弹力度强劲,这主要归功于一季度"狂轰滥炸"般的信贷增幅.功不可没的中国银行业要见好就收,如果趁胜追击继续高歌猛进,恐让中国经济受到二次打击.

今年首季中国已新增人民币贷款4.58万亿元,按照现在这个势头,目前可能已轻松突破温家宝总理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以上的目标下限.投资者现在有必要密切关注4、5月份的新增贷款数据.如果贷款增速依然居高不下,中国经济未来恐从通缩变通胀,如果实体经济届时没有恢复,中国可能陷入滞胀.

仅仅1年前,通货膨胀还在8%以上,当时温家宝总理说通胀是中国经济面对的最大问题.从高通胀到通缩,中国只用了12个月不到时间就走到了,而巨大的货币增量刺激下通胀可能回来得更快.中国1993年广义货币大增37%後,1994年通胀达到24%的水平.

其实今年新增贷款5万亿以上的下限目标已经相当激进,因为已经超过近年来经济扩张期的水平,5万亿以上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上限.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按照中国银行业历史来看,每月新增5,000亿贷款是个极限,12个月就是6万亿,"超过这个数字不审慎行为将会大量出现".而今年以来前3月平均增幅已经达到极限的3倍,即每月1.5万亿.

即使未来9个月内能够回到每月5,000亿的安全线上,今年银行放贷规模也将超过9万亿人民币,这相当于把巴西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贷出去.2008年底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馀额为30万亿元,如果增加9万亿元后为39万亿元,年底银行贷款馀额和GDP的比例将超过120%,刷新历史纪录,这也超出了贷款与GDP比例1-1.2倍的安全区间.

贷款天量究竟留去了哪里?3月份定期和储蓄存款涨幅均超过29%,远高于18.6%活期存款增幅,显示企业和个人投资和消费欲望低下,部分贷款可能转成了定期存款.大量的存款压在账上对商业银行是一个负担,难怪它们贷款的意愿非常强烈.但花钱容易赚钱难.从最新的经济数据来看,一些和国家意志直接相关的项目,比如固定资产投资都恢复得很快;但和经济增长质量密切相关的项目,比如企业赢利则不见起色.

**4.58万亿贷款和4万亿投资**

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发贷款来刺激投资,这是中国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但这也有一个限度,因为它们中已成为上市公司的,还要对公众投资者负责.和4万亿投资配套项目的贷款风险相当于国家信用,但其它项目就未必有这麽好的保障了.今年头三个月全国银行贷款已经远超过了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项目,估计有不少贷款和4万亿没有关系.

4万亿元投资项目分两年花,今年应该有2万亿.其中中央掏一点,地方花一点,发债再筹一点,银行贷款大概占50%左右,那麽4万亿项目分到今年的贷款应该有1万亿.1万亿贷款中1/4来自政策性银行,剩下还有7,500亿被商业银行瓜分,四家国有银行估计会拿大头,但首季4家国有银行新增贷款1.5万亿元,是7,500亿的两倍.

中国银行业现在处于历史上最健康的时候,随着贷款规模继续扩大使得坏账比例的分母被做大,加上坏账出现有滞後期,今年银行不良贷款率可能会继续下降.但如果继续疯狂放贷,明年坏账可能大幅回来.现在投资反弹的力度已经很明显,中国银行业应该主动将"疯狂信贷"软着陆.近期股市表现强劲,上市公司抓紧小阳春 募集资金,二级市场融资渠道重新开启,也减轻了完全依赖银行信贷拉动投资的压力.

信贷巨量增长引发监管者风险担忧.刘明康日前表示,要扎实自查,严密防范票据风险,加强对贷款风险集中度的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贷款资本金要求.近日中国银行(3988.HK)(601988.SS)和建设银行(0939.HK)(601939.SS)出台了更严格的贷款规定,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资金违规入市的情况一直在中国存在,中国银监会在股市2006年起来的时候通知各家银行,检查信贷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结果发现有24个公司明显违规,其中包括一些很大的企业,没有被查出来的企业可能更多.

"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一直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监管怪圈.国务院称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因此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如果4、5月份信贷继续强劲增长,货币政策则可能出现微调,以防长期通胀抬头.如果银行不主动将贷款软着陆,那麽刚刚拉扯起来一点的中国经济未来可能再次硬着陆.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是资金太少,而是资金太多.中国造新泡沫取代部分旧泡沫的"高风险赌博"应该见好就收.

张五常:金融救灾大点兵

经一事,长一智。对经济学问有兴趣的可以从目前的金融危机学得很多。不是有趣的学问,而又因为「毒资产」很特殊,历史没有出现过,对一般理论的贡献应该不是那么大。然而,从开始研究经济到今天的刚好五十年中,我没有见过一项经济话题像今天那么热闹,引进了那么多的经济大师们吵得天翻地覆。美国的次贷事发是二○○七的夏天,震撼地球的金融危机却始于二○○八年九月十五日的雷曼兄弟,距今只七个月。消息多,争议也多,横眉冷对我也感到有点天旋地转了。要停下来,衡量一下纷争频频的各方君子的言论,粗枝大叶地以事实发展略作印证。严格来说作不得准︰今天发生着的不幸,一百年后还会有学者提出新意见。我想,昔日稼轩沙场秋点兵,也作不得准,但点点何妨哉?

几天前到浙江大学讲话,听众据说逾四千,讲后提问者众,一般有水平,反映着浙大名不虚传了。提问的同学太多,答不到举起的手的二十分之一吧。离场后,太太交给我一位同学写在废纸上的问题,问得好。同学的名字是Stanley,不知是何方神圣,只能在这里回应,希望他能读到。他问︰

「不知张教授是否了解莫瑞.罗斯巴德(Murry Rothbard)这个人?此君乃奥地利学派的最后一位集大成者。他在《通货膨胀真相》一书中成功预言了这次金融海啸发生的必然性。他认为由借钱达成的虚假繁荣(也即是你所说的浮沙指数太高)是不可能持久的,必然向理性回归。那么请问张教授,危机后的政府救市是不是在某种程度阻碍了经济向理性回归?你怎么看?」

我没有读过罗斯巴德的论著。作研究生时我对奥国学派有偏爱,而我历来高举的耶鲁大学的费沙也算是这学派的。依稀记得,费沙也曾指出借贷过多会闯大祸(此君论著甚多,走马看花也不易)。但七、八十年前的费沙时代,我说的浮沙指数(借贷与抵押的比率)一般低于一,没有浮沙,或甚少,不会出现今天的金融困境。浮沙指数高于一—尤其是远高于一—主要是金融行业的衍生工具带出来的。浮沙指数低于一不会有「毒资产」。我不知道罗斯巴德所说的虚假繁荣是否也想到浮沙指数远高于一那方面去。应该不会吧。

以我之见,只要浮沙指数不高于一,借贷总量不管如何庞大,不会出现今天的金融危机。历史的经验,是破产或负资产可以一时间出现数以万计,导致经济不景,但一般而言,除非在政策上政府不断犯错(例如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经济复苏指日可待。今天美国不少专家说,那里的毒资产是无底深潭。我的阐释,是此潭也,浮沙指数有多高就有多深。

政府救市要怎样救呢?毒资产要怎样处理才对?一个方法是用纳税人的钱把毒资产全部买过来,或放在一间「毒银行」。此法难行,其中一个理由是在公平上说不通。花纳税人的钱会大幅增加赤字财政,纳税人早晚要付午餐费用。这里不平之处,是搞出毒资产的金融「天才」曾经享受多年高薪,花红天文数字。美国一些学者的看法,是这些专才或机构要负责,政府不要挽救,就是银行也不要挽救。我的看法是银行挤提是太大的一件事,不公平也要保一下。

另一个方法是财长盖特纳不久前建议的,政府补贴市民把毒资产买下来。这一手,在技术上财长的想法不错,但大多数经济学者反对,认为毒资产虽然可以脱离银行,但毒性依旧,还存在经济体制中,于事无补。

余下来的办法是把毒资产减毒。减毒之法,是要把美国的房地产及其它资产的市值再推上去,过了关,清理了那些我认为是劣制度促成的金融衍生工具,再作打算。没有谁这样说也没有谁这样看,但我认为应该这样看,也要想尽办法这样做。

最简单的方法,我曾经打趣说是微观派的,是美国取消工会及最低工资!政治上当然行不通,但学问则是经济学的第一课。不管金融灾难庞大如何,美国的生产力没有变。依照盘古初开的经济分析,国民的总收入可分两大部分:其一是工资;其二是租值。工资下调,资产的租值必然上升,于是,毒资产会大减其毒,甚至变为不毒。这是书生之见,一士谔谔,寂寞无人见。不识时务吗?却又不然。几天前萧满章传来一篇美国教授Lee Ohanian最近发表的重要文章,其要点是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主要起因是当时的胡佛总统被工会形势所迫而让工资提升,导致无从解决的工资高于市值的困境。

我个人肯定取消工会与最低工资必有神效,不始自今天,而是来自九十年代中国的经验,我说过好几次了。那时中国的通缩严峻——算进当时物品质量的急升非常严峻——而房地产之价一般下跌了四分之三。但中国的失业率徘徊于百分之四,增长率大致上保八。多方考虑,考虑良久,我认为中国九十年代出现的史无先例的奇迹,起于两点。其一是中国的县竞争制度一九九四开始形成,其二是当时劳资双方的合约(没有写下来也是合约)绝对自由:老板说炒就炒,工人话走就走,工资形式变化多。主要是中国九十年代的经验,使我不同意佛利民与蒙代尔等货币大师的理论中的某些观点。

第二个解毒之法是大手地把货币量提升。这方面,雷曼兄弟事发后,联储主席伯南克做得好,够勇。上文提到的Ohanian教授也看到其中玄机:工资下调有困难,货币政策的效应增加。这是重点,我在《伯南克别无选择》一文内解释过了。从目前美国的情况看,货币政策开始生效,但远不及让工资自由下调来得高明,因为前者无可避免地会带来不容易处理的通货膨胀。说无可避免,因为货币量的大幅提升,对通胀调校得准历史没有出现过。

第三个方法是财政政策,也即是美国政府正在推出的大手花钱刺激消费。对于解毒,此法收效必然甚微,而对于增加就业,经验说远不及减税。我没有读过全部名家言论,但在读到的诸多名家中,赞成政府大手花钱的只有克鲁格曼一个。为什么政府大手花钱会是那么容易被采用呢?答案是官员或议员或压力团体或利益团体一律有着数。

也是几天前,Wallace Chan从加拿大传来一篇短文,作者Paul Tharp报道一项调查结果,说五十多个经济学诺奖得主表达意见,比率九对一认为财长盖特纳处理毒资产的方法是劣着!诺贝尔奖不一定灵光,但这些获奖者我认识不少,没有一个是蠢才。该报道引用其中三君子联名写下的我欣赏:「相信大政府可以帮助今天的美国,是希望超于经验的凯旋。」

回头再看浙大同学提出的问题,我曾经在雷曼兄弟事发后指出过一点:在浮沙指数那么高的金融制度下,闯大祸是早晚的事。另一方面,美国的不幸经验教我两点之前没有想过的。其一是借贷量升得很高,但货币量没有相应地提升,通胀不会因为借贷的提升而增加。其二是幸或不幸,这借贷的提升看来是协助了伊拉克之战的财政困难。伊战的费用,物价调整后,高于三十多年前越战的约一倍,但当年因为财政「挤迫」而出现的麻烦,伊战看不到。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这回事。美国地大物博,只有地球二十分之一的人口,但地球的顶级知识人才却占了八成,得天独厚是无庸置疑的。我们不容易相信美国的众多大师们解决不了目前的困难——解决不了可能是说他们的政治制度有不足之处。

北京写字楼上演“空城计”

在中国的首都,一度熙熙攘攮的写字楼群现在看上去仿佛成了熔城。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跨国公司的预算开始吃紧,一些选址于北京一流办公区的大公司开始收缩规模或是迁址到费用较低的办公地点。

空置率已经超过17%,达到5年来最高水平,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不得不紧急叫停手中的项目。一位房地产顾问说,在他的客户中,至少3个写字楼项目已经中途停工,原因是开发商考虑到现金流问题,并且担心供应过量将导租金进一步下跌,从而影响他们的利润。

自去年第四季度起,写字楼出租率已经下降了7%,并且正在持续下降。仲量联行北京研究部总监马安平告诉记者北京写字楼出租率今年可能下降20%左右。3名销售人员证实,去年年初,北京的写字楼月平均租金37美元/平米,但目前的价位正在回到“2007年初34美元/平米、甚至更低的水平 ”。

分析人士指出,市场压力主要来自新写字楼供应过量,而不是需求减少。在过去3到4年的时间里,北京新增商业地产高达5亿平方英尺,超过了曼哈顿所有写字楼面积的总和。

但眼下供过于求的形势却成为一些承租人改善条件的大好时机。

43岁的李宏(音)是一家欧洲贸易公司驻北京办事处的总经理,他刚刚下令所有的员工收拾东西搬出办公室——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他说:“我觉得这得感谢经济危机。”他的公司将搬离在这座“C级”写字楼里狭小的办公室,换到一间更大、更豪华的办公室。

8个月前,正当房地产市场在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下一片红火之时,他曾经询问过一些新写字楼的租金情况,令他感到沮丧的是,他的预算“甚至远远不够一个最小的单元的要价”。但一个月前,他却得到一条中央商务区“A级”写字楼里的一间宽敞单元的出租信息——价格只是他预算的80%。李先生实地考察后发现,这座“A级”写字楼像周边的很多写字楼一样“空了一半”。他说:“我的中介说,这是经济危机导致的,写字楼供过于求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好消息。现在可以搬家了。”

北京长期城市规划仍是建造更多的写字楼。仲量联行的马安平女士说,今年将有233万平米新建写字楼完工,市场规模将扩大27%。

分析人士说,从长远来看,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将刺激需求,外国企业在经济危机过后也将纷纷回到中国。仲量联行北京董事总经理张莹说:“出租率的总体水平仍在继续增长,这反映了北京作为一个中国及地区主要商业中心的重要性。”

2009/04/16

广交会外国买家减少 卖家竞争激烈

一年一度的广交会周三开幕,宽敞的交易大厅里外国买家减少。中国出口商称,尽管产品价格下降,西方买家的订单仍稀少。

此次有约2.2万家中国企业参展,激烈争夺为数不多的西方订单,因全球经济危机之际,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下滑。

阿尔及利亚建筑材料采购商Fandi Riad说:“现在买方的机会更多了。”Riad称,与其做生意的中国供应商以前根本不接受不足五个集装箱的订单,现在哪怕只是一个集装箱的订单也接。

他说:“卖方现在比过去周到多了。”

近期中国出口数据有改善迹象,3月出口降幅为17.1%,远远低于2月的25.7%。

不过许多西方买家似乎还在观望中。

负责为美国零售企业Harbor Freight Tools采购的Charles White说:“我觉得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美国零售商正试图判断市场走向。我们持审慎乐观态度。”

中国企业急于争取订单,许多企业利用原材料价格和劳工成本下滑之机,以价格优势吸引买家。

深圳超维实业一位姓高的销售人员称,近月他们将一些产品的成本削减了约10%,因订单已大幅减少了约20-30%。此外,其工厂人员规模从去年的500人减少到了如今的200人。

他说:“我们还是得保持乐观态度。我们肯定能恢复以前的生产水平,但我想至少要等到明年。”

来自也门的白色家电采购商Amin Ali Alherwi表示,中国制造的洗衣机和冰箱价格,自年初以来已下降约10%,但他计划的采购规模只是去年10月采购规模的三分之一。

他说:“我们心里没把握,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价格会怎样。为了防止价格下跌,最好还是下小额订单,下大订单太冒险。”

精华:下一阶段的要点是把握好节奏!

- 结束争论,让思维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市场站上2500点,机构投资者已经全面看多了,散户们很多都认可这是牛市了。但是,在这个大家心态都转暖的时候,却是最难以赚钱的时期,直白地讲,即使大盘在一个月内到3000点,很多人也赚不到钱,根本的原因是把握不了市场的节奏。为何本次行情会如此呢?

首先,这是一个旧理念完全崩溃,而新理念还未诞生的市场。2006-2007年大行情中,尽管存在庄股炒作的模式,但我们基本的投资模型还是价值预期基础之上的数量分析,尽管这个价值投资实际上是很虚伪的,但它毕竟是指导亿万人统一行动的思维框架。对于上亿人参与的集体博弈行为,投资理念就像社会生活中的宗教和信仰一样重要,如果大家什么都不信,这个博弈系统很快会发生自激振荡,全体癫狂,最后崩溃。

最近几天市场狂炒“高科基”计划概念,软件股出现了连续不断的涨停板,这种情况似曾相识吧?对了,它与两年前“5.30”之前的垃圾股炒作如出一辙。当初的炒作以“资产重组”为旗帜,这一轮以中央的“高科基”振兴计划为噱头。市场出现这种情况无可厚非,在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一旦市场的“自组织”机制被不断强化,最后就会发生严重的行为变异——行为失控——系统崩溃。世界上所有的金融泡沫都是这么破裂的,中国股市的每一次调整都是以暴跌收场的。所谓“自组织”行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机制:两种博弈行为在利益的诱导下互相强化并在总规模上急剧膨胀,最后达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举个例子。有张、王、李三人,分别投 资甲、乙、丙三只股票,如果他们仅仅是局限在特定的一只股票上,则每只股票一般最多上涨100%。但是,如果做完一轮投资,每个人都换入别人所持的股票各33%,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每个人还是那么多资金投入,但是最后大家持有的股票市值却上涨到本金的400%。这个故事听起来很荒唐,但确是股市历史中的事实。我做过长期的跟踪分析,得出的一个统计性结论是:当股市不活跃的时候,炒作资金与股票流通市值的比例大约是1:2.5,而当换手极为剧烈的牛市最高峰,炒作资金与流通市值的比例会达到1:5.这种现象,用经济学的术语,叫做股市的乘数效应,用系统论的名词解释叫做系统的“自组织行为”,用老百姓的白话叫做“股市泡沫”。

所以,大家记住一点,我们依据生活常识,以为有一万亿的投机资金增量,只能创造1万亿的流通市值增加,这是错误的。其实一万亿的增量投资资金,至少会造成2万亿的流通市值增加(这与是否全流通没有关系),最多可以达到5万亿的流通市值增加,这使得在情绪高涨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赚钱,但却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钱。2007年的时候大家不是都在找热钱吗?最后谁都没有找到。其实,热钱来源于筹码交换——即所谓的换股操作。

所以,当市场站稳2500点以后我思考的问题不在于本轮行情是不是牛市,而是考虑大盘股的换筹行为何时开始,股市的“自组织”机制何时启动,最后寻找系统崩溃的先兆。按照五个月来的操作策略,我们几乎一直是重仓、满仓的(市场热点大多数也抓住了),减持都是很技术性的,目前也是满仓状态。现在多数前期踏空的人都在急于捕捉和追逐热点,以便弥补自己大量的机会损失,他们的行为(尤其是大机构的换仓行为),正是股市泡沫迅速膨胀的原因。鉴于市场自身的缺陷,这种行为一定会出现的,除非政府出手强力干预。

我们的策略是,在2500点左右把自己的筹码配置到最易于抛售的状态——流动性最大化,而在其后的股市上行中持股不动。我们不求超越大盘,不求追逐市场热点(我们追求时尚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只求看清大盘的节律和大型机构的操作死角,在市场癫狂时期从容抛售,一次出清。

我们的理念是:2600点后不谈价值,不预测大盘,不管题材优劣,只管政策异动和进出方便。

当大机构剧烈交换筹码的时候,什么故事都会编出来:天会格外的蓝,山会格外的青,水会格外的绿。当一切都绚丽夺目的时候,就是我们从容派发的时机了。

- 2500点后股票配置的原则

在股票市场癫狂以前要积极调整持股结构,以便自己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流动性。一个问题是:流动性的判别和节律的把握如何进行?

首先,目标持股应当属于中、大盘的主流热点。我们的首选择类别是房地产、有色金属、煤炭、券商。这四类股票的故事都比较大,市场弹性强,成交金额居于前列。至于银行股和石油双雄,可能要到行情最末期才需染指。

其次,持有的股票盘子大小,不是看它们的总市值大小,而是看其流通市值大小。最重要的是这些股票的日成交金额排名,在市场前100名的基本可以考虑,200名以外的逐步退出。当然,那些由于换手率过高而排名居前的,不在此列。

第三,持股从小盘股---中盘股---大盘股到超级大盘股逐步转移,使自己的流动性逐步增强。这背后的逻辑是:在行情上涨初期,我们不管大机构怎么想,但在危机来临之前,要让大型投资机构为你分担风险。

由于在今年三季度以前经济都处于危机阶段,我们承担的是系统性风险,所以抛开大盘做个股是一种愚蠢的想法,也许到了三季度以后才会出现个性化投资的机会。目前我们操作的对象是——流动性突变前后人们情绪所作出的过度反应。

操作大盘股不但是与大机构共担风险,而且会提高自己对市场的敏感性。持续操作小盘股的一个弊端是,当你获得了巨大账面浮盈后会由于过度自恋而对系统性风险变得麻木。人都是有心理缺陷的,我们通过调整持股结构可以把这种缺陷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文)

2009/04/15

推荐:国家意志制造中国坚硬的泡沫

现在全球的政府都在通过制造新的泡沫,来缓解旧泡沫破灭的痛苦.中国实现货币通胀的态度坚决,又有经济实力配合,这是否意味着通过国家意志制造出的泡沫将会是"坚硬"的泡沫?

中国政府去年制订广义货币M2今年增长17%的目标,当时市场觉得过于激进,但现在看来还显得保守.因为今年头三个月M2增幅都超过这个数,而3月份M2更创出25.5%的增长记录.该速度不仅刷新了中国近年来的新高,在国际上也排名第二,仅次于以色列的32.4%.同样试图走再通胀道路的美国M2供应量增速只有10.1%,欧元区为7.2%.

中国和以色列的"货币通胀"效果明显,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银行系统相对健康,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大.在政府放宽信贷的号召之下,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乐于服从.两国通胀威胁很小,中国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甚至为负数,所以这两个国家可以较为从容地通过货币通胀来推动经济发展,暂时不需要考虑实体经济通胀威胁.两国M2水平都高于2008年8月,即雷曼兄弟破产之前的水平,这显示两国政府逆势拉动经济的决心和成果.

银行贷款究竟有多少流进了股市?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刨根究底,因为资金泛滥必然会导致资产泡沫.上证A股和以色列特拉维夫100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已经分别达到38%和27%.中国M2的前一个新高出现在1996年,全年M2增幅为25.3%,当年上证综股指从555点狂飙到934点,几乎翻了一倍.

按照头三个月的放贷速度,今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可能创出历史记录.高货币投入能够带来高投资,但如果不能转化为真实的市场需求,经济的车轮也就转不起来,股市也就失去了企业盈利的支撑.1996年M2大幅扩张之後,当年零售消费增幅的确被拉到11.1%,但之後连续三年仅为6.8%.经济增长也是被拉起来後又栽下去,1997年实际GDP增长达到9.3%,但之後连续两年低于8%.M2扩张速度也未能持续,1996年创出25.3%後,1997年降到19.6%,之後三年都低于15%.

击鼓传花音乐不能停

M2在头两个月井喷之後,3月初本来已经放缓,但最後10天来个大冲刺.3月份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大幅超过市场预期.有银行人士透露,这是因为市场之前有传言说央行可能要收紧信贷,所以银行担心政策变动而抢搭末班车.3月信贷还有一个特点是短债比例减少,特别是票据贴现的比重从前两月的45%下降至23%.这可能是因为资金更多流入实体经济,但也不能排除银行因为担心日後信贷紧缩而索性放长贷款时限.

现在市场资金充裕,贷款的利润还是比较丰厚的,银行有很大的贷款冲动.贷款规模急速增长,坏账风险必然会上升.不过中国政府并不太担心坏账问题,因为只要央行不从市场里抽流动性,那麽可能资不抵债的公司也不会马上破产,银行的坏账就不会明显上升.而等到外部环境转好,原来的劣质资产甚至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优质资产,这一点银行和政府之间早就心照不宣了.

所以现在中国政府的主要责任就是撑住泡沫,不让击鼓传花的鼓点停下来.上周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称:"下一步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温家宝总理在泰国说,"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很大困难...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这都给银行吃了定心丸,告诉它们政府不会轻易收紧银根,可以放心发贷款.

与泡沫破灭的速度赛跑

1996年的扩张政策生不逢时,因为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好不容易吹出的新泡沫一下子被风暴打下去了.现在决策者盼望制造新泡沫为中国改革争取时间,就算消费没有办法一下子刺激起来,但希望可以让中国经济熬到全球经济的复苏.现行宽松货币政策吹大资产泡沫,股价和房价走出小阳春,决策者可能乐见其成.因为财富效应能够刺激消费,通胀预期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信心的确很重要,乐观的心理甚至能够让癌症患者战胜病魔,对付金融危机也是一样.

但这种以旧泡沫来代替新泡沫的做法也是危险的,因为政府泡沫制造机里的肥皂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要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拉动企业盈利更是难上加难.财政投入大头来自企业盈利,中国政府本来计划2009年财政收入上升8%,但在大量减税以及企业盈利大幅下滑等因素下,头三个月财政收入反而下滑8%.投资增长总是有限度的,第一轮投资拉动结束後,如果消费跟不上,政府财政刺激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小.

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过去10多年来一直不遗馀力地以一个又一个的拯救经济计划,来让泡沫不破裂.结果是日本陷入10年衰退,政府还背上了一大笔债,其债务水平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现在日本政府要刺激经济已经是有心无力,它最近的广义货币增速只有1.5%,是世界主要国家中最低的.

中国目前面对的问题是经济结构转型,这显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在出口急剧下滑的形势下,中国市场信心恢复,内需填补出口空缺的速度之快超出了经济学家的理解能力.如果一年後海外需求没有实质性的好转,国内需求提早释放後缺乏後劲,那麽届时中国制造新泡沫的速度可能赶不上旧泡沫破灭的速度.

信贷投放高速增长 货币需求停滞不前

――信贷加速上升不改信贷需求下降趋势。3月人民币贷款延续今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在当前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况下,信贷需求仍未得以恢复,当前信贷超高速增长的局面基本上是银行单方面主动扩张的结果。在经济下行时期,一般来说,信贷的需求会减弱,政府主导性投资增加引致的信贷需求上升,不足以弥补民间自发性投资下降导致的信贷需求减少,否则经济增速也不会降低了。

――停滞不前的货币需求。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物价、收入和利率看,三者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都是同向的。在当前的经济下行时期,通货紧缩和收入下降形成了强烈的预期,投资利率由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不断下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需求必然趋向减少。

――囤积于信贷市场并向上延伸的流动性分布。中国流动性的增加是通过信贷投放实现的。由于实体领域流动性需求不旺,直接导致了流动性囤积在信贷市场领域。在流动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流动性的分布结构必定会有向金融上层体系流动的趋势。在中国上层金融体系不发达、吸纳流动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增加的流动性会在很大程度上涌向金融中间层体系,导致资本市场波动性增加,债券市场行情继续维持高台盘整态势。

――后续判断:降息必要性进一步下降。从宏观调控的角度,降息的目的是为了刺激需求,提升企业投资积极性。从目前信贷高增长态势看,流动性充裕局面已经使得银行被迫不顾随后的经营风险,而单方面加大了放贷力度。虽然目前实体经济继续恶化的概率已大大降低,2009年中国经济很有可能保持低位平稳运行。充裕的流动性加上经济虽见底但难以很快复苏的“底部效应”预期,导致了信贷需求在未来6-12月的时间内都不可能得到大的提升,降息只会进一步压缩银行利差空间,为资产泡沫和随后的商品泡沫打开空间,最终导致经济进入滞胀境界。

中国考虑允许基础设施公司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两位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称,中国最高经济计划部门正在考虑允许经营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司出售资产支持证券作为额外融资渠道。

拒绝具名的消息人士称,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简称:国家发改委)的规则草案,金融衍生品的发行人将以基础设施项目的未来现金流为偿还债券作出担保。

在实施后,由于资产支持证券利率通常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因此将成为一个更便利的融资渠道。新计划还意味着中国政府有意缓解公司的融资负担,因中国规模庞大的人民币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在去年11月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中国政府将出资人民币1.18万亿元,其余将来自地方政府,银行和私人部门。

他们称,仍不清楚国家发改委何时将发布资产支持证券计划的最终规则。

消息人士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草案,企业必须经营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而且在申请非公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之前,必须至少运营一年以上。

一位人士称,对于拥有稳定和良好未来回报的新成立公司,国家发改委正试图将进行非公开发行所要求的经营期限降低至一年。

在中国,只有经营三年或以上的公司才能向公众发行证券。

中国于2005年推出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银行和公用事业公司发行了以贷款利息、通行费和电费等收入流为担保的债券。

银行券商债券承销战升级 中票企业债成火拼焦点

一季度有关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承销金额已超过3000亿元,基本接近去年一半的水平,与银行如火如荼地进行债券承销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券商的企业债承销项目不断的延迟。银行对券商形成的压力正在显现。

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央与地方众多建设项目的带动下,今年债券承销的规模将创下历史记录,随着竞争的深化和升级,债券承销业务的结构将产生明显的分化。

银行承销业务咄咄逼人

今年一季度,工行已成功主承销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项目12个,主承销金额达719亿元,同比增长了152%。此外,该行还完成参团分销项目27个。光大银行也不甘示弱,目前该行已成功承销短期融资券93亿元,涉及7家企业,中期票据67亿元,涉及3.5个项目。广东发展银行人士介绍,目前该行已经承销的企业债超过了10家,另外还有4―5家公司债的储备项目。此外,建行参与的短融和中票项目也超过了500亿元。据统计,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的短期融资券发行量已达到925亿元,中期票据的承销额也达到了1671亿元。其中单3月份,各家银行承销发行的短融和中票就达到了1439亿元,占到整个一季度的55%以上。

由于体制原因,券商参与短融和中票的承销业务还不多,目前仅有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获得了中期票据发行的资格,从一季度这两家公司的承销业务看,与银行的差距还是很大,众多券商目前的业务重点还是在企业债和公司债方面。据统计,截至3月末,共发行了46只企业债,总计662.3亿元,3月份,共有24家地方企业和4家中央企业发行债券,共计369.3亿元。而公司债自去年末以来还未有一家机构承销发行。中银国际证券人士介绍,除了公司债,目前可转债的发行也处于停滞状态,虽然一季度企业债的发行规模还比较乐观,不过还有很多券商的债券承销业务被有关机构延期或暂停,她认为,除了部分审批时间的原因外,还有众多的原因是无法解释的。因此,目前很多中小券商在债券承销业务方面的能力与银行不可同日而语。海通证券人士也认为,目前银行在投行业务方面的跃进已经给很多券商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压力,虽然业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长期而言,对券商的债券承销业务结构将产生很重要的冲击。

中票与企业债将成火拼焦点

目前已有很多银行把发行中期票据当作全年债券业务的重点。光大银行人士介绍,在目前大量发行中期票据的功效相当于多了一条途径给企业进行融资,同直接贷款给企业比,发行中票银行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能提升中间业务的水平和收入,为银行抵消息差缩小的影响起到重要的替代效应。工行人士介绍,目前该行正在研究启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项目,通过探索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此外,工行还将在债券期限结构、综合服务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

同企业债审批程序长,额度管理等短板相比,中票的发行频率快、利率随市场变化,因此很多企业都青睐这种融资方式。中银国际证券人士介绍,由于时间和发行程序不能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已有部分企业将企业债的发行计划转为中期票据,从3月的数据看,中票发行21只,共计金额1065亿元,企业债发行28只,共计金额369.3亿元,今年以来,中票和企业债在发行次数和金额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不过中信证券人士认为,伴随着中央和地方基建项目的落实,企业债的发行还会进一步提速,尤其是一些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在债券发行方式和利率确定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措施,因此券商也不必一味的悲观,在前期准备和企业考察上做好准备也能一同分享蛋糕做大的好处。

2009/04/14

A股越涨 疑问越多

从中国央行上周公布的数据看,大陆银行业大规模放贷的步伐将不会放缓,人们本周将重点关注中国A股指数能否突破一重要的技术阻力位。

虽然上海股市今年一直是全球表现最佳的股票市场,今年已累计上涨了34%,但也有人担心,这一上涨只不过是受银行大量放贷的推动,并不表明市场出现了可持续的复苏。今年前三个月,中国银行业的放贷额高达人民币4万亿元(合5,850亿美元)。

但也有一些分析师认为股市上涨是中国大规模放贷政策的必然结果。他们说,这种有计划的信贷扩张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政策,此举自然会导致股市的上涨。

麦格理研究(Macquarie Research)认为,鉴于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将重点放在了扩大贷款供应量而非资金的价格上,因此这一政策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最近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有可比性。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温家宝总理向全国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在报告中承诺,要将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17%,新增5万亿元贷款。

这一政策的影响就是中国央行实际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以及银行准备金随着贷款的大幅增长而相应增加,从而导致银行同业拆息的大幅下挫。

麦格理称,无论你给中国的货币政策贯以何种名称,如果你看看银行业贷款额的跃升、银行同业拆息的下降以及存款的增长,就会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产生效果。麦格理还乐观地认为,这一政策将能实现资产价格再膨胀的预期效果。这种再膨胀对经济增长十分重要,它将使消费者价格指数恢复正增长。

野村公司(Nomura)也在其新近发表的策略报告中关注了同样问题。该报告强调指出,量化宽松政策以资产价格为着力目标,旨在改变人们对通货膨胀前景的判断,从而改变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和货币的周转率。用外行话解释就是,当人们预计会出现通货膨胀时,他们就不再愿意把钱存起来,而是开始把钱用掉,从而推高股票和资产的价格。

根据野村公司的想法,即使经济状况依然严峻,资产市场也能有好行情。

野村公司的报告说,这种非正统的货币政策使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前景的判断和他们对实体经济状况的判断间出现了脱钩。在量化宽松政策之下,不断上涨的资产价格和庞大的产出缺口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当然,野村公司也在报告中告诫说,量化宽松政策是否真的在起作用仍有待观察。但中国出现的一个乐观迹象是,如果从月度股票成交额与股市总市值的比率来判断,就会发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已经回升。或许在一个百姓投资渠道十分有限的金融体系内,推高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要更容易些。

麦格理则强调要关注一项重要指标,即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能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再度膨胀起来并启动实体经济的建筑业活动。

虽然上述观点从理论上说似乎有些道理,但货币政策实际能发挥多大效力还有待观察。如果失业人数和破产企业继续增加,要让人们把储蓄的钱拿出来消费可不是容易事,即使他们发现通货膨胀正在侵蚀自己的真实财富。

野村公司说,如果人们的经济行为真要发生变化,那么股市至少要处在景气周期的收缩阶段。该公司用股市总市值与广义货币供应量之比的变动情况来衡量发生这种变化的可能性有多大。目前香港和中国大陆股市的市值都处于历史低点,这意味着可能会有资金准备重返股票市场。

笔者认为,我们仍需要看到更多能反映中国积极的货币政策正在见效并能维持A股持续上涨的证据。从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看,还没多少能令人鼓舞的东西。

将中国的货币政策说成是量化宽松政策的一个例证多少有些牵强,而且鉴于量化宽松政策只是提振经济的最后选择,将中国的货币政策归入这一类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依然值得担心的是,鉴于廉价资金太多正是本轮经济危机的根源,中国可能正在尝试一种高风险赌博,它可能引发另一场泡沫破裂惨剧。

我们又如何解释中国大陆A股和香港H股在估值方面不断扩大的差距呢?反映H股行情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今年仅上涨了3%。这些国际投资者能够购买的H股是没能正确反映中国经济正在复苏这一因素,还是涨势不佳仅仅是因为其投资者无法像大陆A股投资者那样获得充裕的资金?

不过,由于资金供应充裕而正在形成某种泡沫恐怕是个不争的事实。野村公司建议,投资者从风险溢价变化中获利的好办法是投资一些证交所和证券公司的股票,比如投资香港交易所或大陆的申银万国证券。

M1、M2增速回升 未来或重点关注信贷质量

央行11日公布的3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1%,比上月末高5.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7.04%,比上月末高6.41个百分点。央行纪委书记王洪章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将一直持续,不会改变。

企业生产活动有所反弹

数据显示,3月份M2增幅远高于年初设定的2009年17%的增长目标,而M1增幅也大幅回升至去年5月份的水平,较今年1月份的最低值6.68%上升了10.36个百分点。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M1增幅的大幅回升,表明企业生产活动有所反弹,说明信贷已经越来越多地向实体经济中转移。3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高于上月3.4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4个月回升。

此外,M1、M2之间的剪刀差较上月继续收窄,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也表明存款定期化倾向依然明显。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指出,M1虽然在高速增长,但目前M1与M2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这说明投资相对于过去仍然偏冷。

一季度以来,由于信贷猛增,银行体系流动性十分充裕。为此,央行也加大了现金回笼力度。数据显示,一季度净回笼现金473亿元,同比多回笼785亿元,而去年同期,央行净投放现金312亿元。这使得市场上有观点认为货币调控正趋向“松中有紧”,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基调判断出现了变化。“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加难以取舍,充裕的资金面或使得央行近期暂缓出台更加宽松的政策。”一位宏观经济分析师认为。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不少人对于3月份的货币信贷数字觉得震惊,但其实这个数字不仅不可怕,而且还是很必要的。他认为,现在的数据有企稳回暖的迹象,但是并没有很明显的重新增长的态势,货币乘数和货币效率降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信贷投放还应继续。他认为,目前也不宜改变现有政策,过早开始紧缩。

存贷比仍在可承受范围内

除了惊人的贷款增长,3月份的存款增速也令人瞠目。这也使得存贷比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为均衡的水平。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存贷比不能超过75%的限制,目前的存贷比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3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已突破50万亿元,达到52.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73%。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45万亿元,同比多增1.38万亿元。当月,居民户存款增加5378亿元,企业存款增加1.93万亿元。截至3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的存贷比约为66.9%,为去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值。但距75%的红线,还有较大空间。

不过,对于3月份大幅增长的贷款,杨再平也强调,监管部门一定要把握风险底线。银行要在风险控制和发放贷款之间寻找平衡,支持有效贷款需求。“信贷资金不能太廉价,逆周期的信贷增长并非是指容易得到信贷。”

关注重点可能转向信贷质量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3月份贷款的大幅增长,一定要注意贷款是进入实体经济还是股市。

记者从部分商业银行了解到,信贷猛增主要出现在3月下旬。此前,据记者了解,3月份前20天的新增情况与2月份基本持平,也正是这一现象,使得大部分分析人士对3月整体信贷增长的预测“基本落空”。对于3月份的信贷增速,不少人都是猜中了开头,却没能猜中结尾。

一位银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前期储备的项目已经基本瓜分完毕,3月份以来,银行需要寻找新的项目,并重新经历申请、审批、放款的程序,因此,在时效上,放款的时间会自然后延。一家国有银行的基层支行在3月份的前20天未放出一笔贷款,其手中的合同,全部是在3月下旬发放出去的。其中,仍然有不少是属于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提醒说,随着银行保留利润压力减小,同时信贷不断向边际项目扩张、信用风险上升,加上高信贷可能诱发监管部门对未来坏账率上升的担忧,可能促使监管机构和银行将关注重点转向信贷质量。所有这些,都可能使信贷未来面临突然失速风险。

德财长:世界将面临“危机后的危机”

德国财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Peer Steinbruck)警告,当全球经济复苏时,世界将面临高通胀和“危机后的危机”。

上述评论是在周末一次采访中发表的,再次体现了德国对各国央行争相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各国政府出台规模越来越大的财政刺激措施的担忧。

“我担心,世界各地正在采取的对策,即通过巨额债务融资,可能为下次危机铺路。”施泰因布吕克向小报《Bild》表示。

“向市场注入这么多资金,资本市场很可能无法承受,导致全球在复苏时进入一段通胀期。”

施泰因布吕克发出上述警告之前,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上个月就曾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为了重振全球经济增长而注入过多资金,将导致不稳定的复苏。

中新地产或成首家被债权人"清算"的大型开发商

一笔即将到期的可换股债券,很可能令中新地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563.HK)成为此轮房地产调整中,第一家面临被债权人“清算”的大型开发商。

据4月13日出版的《财经》杂志报导,4月16日,中新地产孤注一掷的结局将在香港揭晓。3月25日,中新地产发布公告,建议于2009年6月12日提前赎回可转债券,由每1万港元本金支付1.201万港元,调降至每1万港元本金支付4000港元。如果按最初约定的赎回价格计算,中新地产需要为这笔6月到期债款支付总计超过11亿港元。但根据中新地产提出的新建议,则为支付约3.66亿港元。

除低价赎回选择外,中新地产提出的另一个方案,是将提前赎回的日期推迟一年至2010年6月12日,赎回价格则升至每1万港元本金支付1.2766万港元。

对于这家在两年间迅速壮大并跻身土地储备前列的地产公司,生机仅存一线。决定权在债权人一边。一位曾参与中新地产发债的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债权人如今亦面临两难抉择,如此低价卖掉无疑很难接受。但如果拒绝赎回,一旦公司破产,债权人可能承受更大损失。

在投行人士看来,尽管如此,可转债持有人可能仍会选择投反对票。并要求中新地产按原定协议履约。“以四折的价格重组债务,很难被债券持有人认可,因为中新地产仍持有大量可销售物业。即使最坏的情况出现,清算後,债权人仍有望得到比四折价格更高的回报。中新地产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也许是债券持有人同意其延迟一年赎回债券。”

近期,市场中关于中新地产资金链将断裂、准备打包抛售物业的传闻甚嚣尘上,中新地产则公开否认了这一传言。但据接近中新地产的人士透露,中新地产确实已委托仲介机构对旗下商业地产专案进行评估,打算将其打包整体转让。一位接近评估机构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买家有接盘意向。在他看来,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这些主要位于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即使以评估价值一半的价格出售,也未必能找到买家。

据《财经》报导,2003年,中新地产借壳原科建集团在香港主板上市时,还是一家不起眼的地产公司。其董事长郦松校持有公司约54%的股份,是最大股东。郦松校行事低调,甚少公开露面。

中新地产的主要项目集中在北京朝阳区,开发有後现代城、青年汇等多个住宅项目。至2006年4月,其公告显示,土地储备仅有300万平方米。

但此後,中新地产通过发行两笔票据融资数十亿元,在地产泡沫迅速膨胀的两年间,大肆扩张土地储备,一举跻身全国知名大型地产公司行列。但与大多数急于扩张的大型地产公司一样,中新地产对市场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

2008年1月22日,中新地产宣布停牌,其股份、可换股债券暂停买卖。据《财经》记者了解,中新地产停牌的主要原因,是内地一家房地产公司举报中新地产违规拿地。此後,港交所要求中新地产作出解释。但中新地产一直没能给出满意答复,因此无法复牌。此外,港交所还调查公司可能存在潜在财务审计问题。

2009/04/11

投资的“五要、五不要”

尽管近期股市出现了上涨,但过去18个月里市场的表现仍让投资组合损失累累。就业仍在快速下降,经济衰退的阴影挥之不去,决策者都在忙于实施代价高昂而复杂的解决办法。

在我们经历这些困难时期时,你应当如何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最基本的一点是要记住吉卜林(Kipling)所写的:在别人糊涂时依然保持清醒。


 
在眼下这种时刻,很容易产生情况永远也不会好转的想法。但如果说历史对我们有所启迪,那就是事情最终会改善。事实上,按以往经济动荡的标准判断,这次衰退的时间已经挺久了。二战以后的衰退平均持续时间为11个月,最长是1981年至1982年之间的16个月。本轮危机已经持续了15个月。

此外,触底的迹象也开始显现。石油价格已开始上升,表明需求出现了一些增加。中国恢复了对铝的进口。此外,刺激计划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产生作用,创造就业机会,或许还有助于缓解市场中的严重恐慌情绪。

因此,未来的前景肯定是光明的。在此之前,这里有一些策略帮助你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考虑应如何保护和增加你的资产时应该坚决做到的“五要”和“五不要”。

让我们先从“五要”开始:

1. 减少负债

我们很多人在过去十年里用信用卡和其他负债进行了过多的透支。现在这些债务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人们头上。

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减少这种高成本负债,并把其排在为退休储蓄或投资股市之前。一个明智的策略是利用下跌了许多的汽油价格。一年前,美国许多地区的汽油价格都超过了每加仑4美元。而今天的价格还不到当时的一半。你应该把省下来的钱用于减少你的信用卡债务。

2. 精打细算

节俭正当其时。这意味着精打细算,认真思忖你的开支,寻找省钱良方。也许你外出就餐的次数超出了你的设想,或是在咖啡上花的钱太多。预算对很多人都缺乏约束力,现在应该重新认识这点了。

有不少免费网站,如Mint.com、Quicken.com和Wesabe.com,可以帮助你甄别开支,让你在什么地方能省钱的问题上找到点感觉。

你只要上传你的信用卡和其它账户的密码信息,这类网站就会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类,这样你就可以看到你在食品、外出就餐和电影等方面的支出情况了。然后,你可以跟踪一段你的消费习惯,并为作出一些调整以省钱。

而且,其中一些网站(尤其是Wesabe)还有很活跃的讨论各种预算问题的社区。如果你是刚开始制定预算规则,与志同道合的人讨论一下可能会令这项工作更轻松。

3. 谨防通胀

目前,通货膨胀基本还不算一个问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以及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通货膨胀在短期内不足为虑。

然而,正在发生的许多事情可能让通货膨胀的幽灵迅速出现。

首先,联邦政府正在像喝醉的水手一样大肆挥霍。近8,0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4万亿美元的预算计划(高于上一年的3万亿美元)以及数千亿美元的银行、房地产和信贷救助方案。最重要的是,美联储设定的短期利率已基本为零,其它国家的利率水平也相当低了。

所有这一切就像一大堆干柴,只等火花一闪。一旦遇到火花,增长和通胀就可能迅速卷土重来。

出于这个原因,在你的固定收益投资中持有部分财政部通货膨胀保值债券(TIPS)当是明智之举。同普通美国国债一样,这些债券不但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而且本身还具有保护功能,可在通货膨胀时提高回报率。

另一个对冲通货膨胀的策略是投资大宗商品。当经济恢复增长时,对石油、铜和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会增加,从而将推动它们的价格上涨。不过,应该注意:鉴于商品的波动性,理财规划师建议,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投资不应超过其投资组合的5%至10%。

4. 要有股市投资战略

尽管最近股价有所上扬,但投资者对股市仍持警惕态度。股市自2007年末不断创出新高后一路下跌,这种情况造成的痛苦不是靠一轮为时4周的上涨就能消除的。当有这么多的怀疑笼罩着股市时,通常也就到了考虑投资股市的时候了。尽管过去18个月里我们大部分人都在股市上遭受了切肤之痛,但股市和经济一样,不会永远保持低迷状态。

不过这并不是说要一古脑儿扎进股市。还是考虑先通过退休帐户进入股市。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这个帐户时间更长,又有着固有的纳税方面的优势,而且公司还常常会再出一部分──这其实都是白得的钱。

在退休帐户之外,要保持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和现金上。一条经验法则是,更安全的债券投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应该与你的年龄相同。比如,如果你50岁,你在股票和债券上的投资就该是50%对50%。如果你想更为保守一些,可以减少股市上的敞口,转而持有现金。

即便是在最近股市上扬的情况下,你目前所持有的债券占你总资产的比例或许仍高于通常水平,因为债券去年表现不错,今年也依然强劲。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多持有一些股票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在股价如此之低的时候。

5. 要保护已有的收益

过去几年的教训之一是,股市和你的房子可不是自动取款机,而是价值可涨可跌的资产。在当前这个有挑战的时期,拥有一个保护已有收益的战略是谨慎的做法。

除资产投资分散化(股票、债券和现金)外,股市投资也要保持分散化。买进大范围的低成本指数基金,而不要买某只个股,以减小风险敞口。

把以防万一的资金放在较安全的投资上,比如通货膨胀保值债券、定期存单,或评级较高的市政债券或公司债券。一条不错的经验法则是,留出一笔相当于6个月收入的备用金,万一失业就可以派上用场。

你绝对不该做的又是什么呢?

1. 不要把钱埋在后院里

考虑到现在的形势,人们可能很容易会想干脆什么也不投了。对金融体系失灵的担心,股市不确定的本性,甚至只是一种不祥之感,这些都会让人们认为把钱放在后院、床垫或空罐子里都更明智一些。

不过这却是大错特错了。银行保险体系对低于25万美元的资产是能起作用的。我知道这点,因为我工作的银行倒闭了,而资产却实现了“无缝”转移。因此,至少把现金放到定存单中还能获得一些收益。过于小心谨慎或担心害怕会让你的金钱受到损失;不要让这点发生在你的身上。

2. 不要追逐回报

这在任何市场上都是很大的诱惑,但在眼下就更为明显。债券去年大幅上扬,但一些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是下一个等待破灭的泡沫。

简而言之,不要在已经出现这种巨大涨幅的资产上“双倍下注”。你参与这场游戏的时间可能太迟了,因为大多数的涨幅都已经走完了。这可能使你的投资组合向一个方向大幅变化,让你容易受到此前热门资产类别下跌的冲击。

这么说吧,过去几年里,追逐回报的诱惑令人们买了太多的房子,在大幅飙升的股市上投入重金,大肆推高油价。这些结果都不好。

3. 不要放弃分散投资

现在人们只持有现金或美国国债以保安全的想法非常强烈。这类行为其实与追逐表现的做法毫无二致。要遵守自己的投资战略。坚持分散化战略,每年把资产重新均衡一下,以降低高风险敞口。

4. 不要停止为退休攒钱

在动荡时期,我们往往会只看眼前:当期的帐单、储蓄帐户、今天会发生什么事。不过,我们仍都会希望在某个时候退休,所以这就意味着要坚持为退休攒钱的做法。

员工的401(k)计划仍是一项好的投资工具,就算股市令这样的资产受到了冲击。这类计划让你投资的钱可以递延纳税,而且正如刚刚所说的,很多公司也会提供一部分资金。

不要忽视对帐单(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好好看看,确保你的资产是分散而均衡的。如果忽视存款或是中断储蓄,在你打算退休到海边度假时它们就会回来在你周围“阴魂不散”。

5. 不要忽视常识

最近令人心碎的事大部分源于对常识的忽视。骗子承诺过于丰厚的回报诓骗了很多投资者。有些人认为房市和股市是只赚不赔的买卖。有些人则入不敷出。

个人理财归根到底是常识的问题。你必须消除高成本负债,进行预算。你必须为退休攒钱。你还要确保自己拥有一座负担得起、又可以享受的房子,而不是把房子看成是一个一夜暴富的法子。

简而言之,要谨慎、攒钱、明智地投资。回归这些基本点将帮助我们所有的人重建投资组合,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2009/04/10

我如何摧毁了华尔街

作为华尔街一名普通的软件程序员,迈克尔·奥辛斯基(Michael Osinski)被人称作是“魔鬼”。很多人认为,促成资产证券化普及的软件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而奥辛斯基正是这款软件的设计者。早已转行养殖牡蛎的 他不堪众人指责,于近日回忆起自己“摧毁”华尔街的软件生涯。

陌生人称我为魔鬼,朋友们称我为促进师。我不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当想起过去的经历,我就很内疚。我曾经想忘掉它,但时隔多年,它就像退潮时的沉船一样,不可避免地又出现在我面前。

那天我坐在家附近一家咖啡馆里,与一名陌生人谈起我过去做的事。谈话结束时,他说:“原来你就是那个魔鬼!”

促成资产证券化普及的软件正是出自我的设计。有很多人说,将各种不同形式的住房抵押贷款转变为统一形式的有价证券是造成华尔街危机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我逃不掉地负有责任,但并不是全部责任。

1983年,第一笔抵押贷款在波士顿公司和所罗门兄弟公司诞生。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抵押贷款迅速流行开来。但在2001年之后,自满的银行变得贪婪、无情、愚蠢,所以灾难才会降临。

编写抵押贷款证券化程序

1985年10月5日,我开始了华尔街生涯。最初的时候妻子生病,我不得不到Emory大学录入数据,希望她罕见的肾病能尽快痊愈。在这之前,我曾在离卡纳维拉尔角100英里的海岸捕虾,一周200美元,而在阿拉巴马州挖沟渠的船员当中,我是唯一一个白人。

与这些相比,华尔街就像是乡村俱乐部。第一天来所罗门兄弟公司上班时,我独自在大楼的窗户旁徘徊,迟迟不肯离开。当穿着华丽的高层早已到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我默默盯着港口,看着那里来来往往的货轮,心想:这里的风水一定很好。

我的第一个任务是编写“机器对机器中断处理程序”,这在任何市场上都不值一提,所以我在秘书面前都要低着头。但我不介意,对我来说,这已经是一份高薪工作,何况我还认识了一位忠实的朋友。经理Leszek Gesiak是一位来自荷兰的移民,我们无所不谈,经常一起到中餐厅去品尝美味。

坐在我旁边的是一群忙碌的家伙,我很奇怪他们一直在不知疲倦地做些什么。Gesiak说他们在建立住房抵押贷款有价证券。“你把一些鸡肉放进容器里,结果取出来一块味道鲜美的牛排——它们就在做这些。”

一年后,我与雷曼兄弟商讨业务上的合作,顺便拜访下Gesiak。餐桌上,我们举杯对饮,Gesiak醉醺醺地对我说:“波兰的伏特加真是难得。”他给了我一本快速指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我就是凭着这本书终于在雷曼立足。

在雷曼,我开始了长达13年的简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工作。1988年正是美国面临储蓄和贷款危机的时候,贷款人疯狂借款,一旦破产,政府就不得不充当临时代理人。抵押贷款证券化正是解决这种现象的最好办法。我的任务就是设计出一款软件,突破资产证券化的技术限制。借助这一小魔法,银行就能把数以千计不同种类的抵押贷款打包,进而转化为统一标准的债券,便于发行交易。

当我像牛一样努力工作时,债券市场在1983年达到60亿美元,1988年已经增至940亿美元。因为这份工作,我得到5万美元的奖金,这是我最高工资时的一半。此后,我可以做着简单的工作,可以在格林威治村租更好的房子,可以在爵士俱乐部中大肆狂欢。可是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我做着这么简单的工作,却能拿到比兄弟姐妹们薪水总和都要高的工资?

交易商变成软件的“俘虏”

债券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我的工作却变得越来越简单。实际上,复杂的程序并不适合债券交易。我和同事一起发明了支持抵押贷款债券的新语言,雷曼兄弟采用后决定寻找新的突破口,以便让债券交易更灵活、更迅速。

当完成这个项目时,我提起勇气跟老板提出要求:能不能把我也安排在交易部门工作?因为我也想赚更多的钱。

“迈克尔,你能利用那些比你还沉默的人吗?这可是交易的精髓所在。”是的,我向他保证我能做到,但最终老板还是拒绝了我的请求。心灰意冷,我带着10万元奖金离开雷曼,转而投奔债券保险业务的No.1——基德尔。

此后,我和另外一名同事一起更新了支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软件。以前要几天才能完成的事,现在几分钟就能搞定了。

最初,软件只是为了简化用户交易的复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逐渐适应软件,并再也脱离不开。由于软件和程序承担了更多“思考”的功能,用户们把全部信任都放在程序上,而不再仔细思考。

那年,我得到12万5千美元奖金,并在格拉姆西公园买了一套公寓,在看芭蕾舞表演时,我坐在第一排,但我还是骑自行车上班。财力雄厚的投资者多以百万计,我不是穷人,但也不是富豪。我能自己独立生活。如果我的程序继续发挥作用的话,我想我将是债券交易中必不可少的一颗螺丝钉。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男人的房间为什么经常会发出臭味,也不明白男人们的自尊和贪婪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一天下午3点钟,我到厕所小便,意想不到地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债券交易商们正在厕所里进行比赛。从早上8点开始,他们从未离开交易柜台,在那里吃,在那里喝,在那里小憩。到下午3点的时候,他们一起到厕所小便。解开裤子后,他们打赌看谁能尿得最远,看谁能尿中预先设定的目标,赌金是100美元。随着小便水压的慢慢变小,三名男子蹒跚而行,最后裤子掉在脚踝上,拖着地板前行,但他们丝毫不理会,仍拼命让自己的小便水压能再高些,以便最终击中目标。

对成年男子来说,这就是他们处理手中200万美金的方式:将自己价值无数的债券扔至一旁,只相信软件显示的投资收益率,而不去自己思考,并将时间花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

“整个华尔街都在买我的软件”

在之后的日子里,经济开始改善,于是美联储开始加息。此时,基德尔遇到了麻烦。据一份内部报告透露,基德尔在管理上有严重不足。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一项合同中规定,某位高层管理人员每周只来上一天班,却拿着7位数的工资。后来,基德尔被臭名昭著的约瑟夫·杰特所累,涉嫌编造十亿美元欺诈交易的杰特最后拖垮了整个公司。基德尔垮塌后,很多核心业务出售给其他公司。令我惊讶的是,出售的业务中竟然有我编制的软件。

转眼间,我来到华尔街已有10年。在10年中,我无非每天盯着屏幕,为争夺奖金而费尽心思。于是我想到了改变,我想要不一样的生活。

下定决心后,我骑着那辆破烂的自行车来到波士顿,找到那家买走我软件的公司。我大胆地跟他们说:“不要给我一分钱,我会将所有与债券相关的软件集合起来,并在次贷市场上使用。如果最终赚钱的话,你们得给我一半的分红。”

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份5年的合同。连律师都没有咨询,我马上和他们签了合同。也正是这份合同,让我最终在华尔街辉煌一时。

我在公寓里忙了6个月,把所有软件综合在一起。一年之内,已经有4个投资银行来购买我的程序。到1997年底,前来购买程序的公司已经达到15个;1998 年底,数字变成了25个;如果一家公司想在抵押贷款业务方面有所发展,就似乎必须得借助我的软件。整个华尔街都在变成我的客户。

那些风尘仆仆前来购买软件的客户,无不要求将他们的债务情况变为“优”,而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债务情况极端复杂的公司。不得不承认,我得答应他们我能做到这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客户不断前来买我的软件。

2001年,我的合同到期,公司并没有和我续约,而是放我走。过去5年中,我为他们创造了太多财富,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也就不那么需要我了。

我也不强求。我已经很满足了:写了一个不算复杂的软件,就能让我在45岁退休,这甚至让我有些沉醉。

这之后几个月,世贸中心被袭,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恐怖袭击上。美国经济被严重削弱,政府奋力修补,无数的抵押贷款就此产生,华尔街的“暴饮暴食”将美国经济逼至绝境。到2003年,美国每年已经有1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

激流勇退改养牡蛎

从华尔街出来,我来到在北岛的避暑公寓,偶然发现那里有5英亩的水田,于是我申请了养殖牡蛎的许可证,决定以养牡蛎为生。慢慢地,我甚至忘记了一周中某天是星期几,只记得关注潮汐和月相。

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政府债务一直在持续增长。随着不良抵押贷款以及债券结构复杂性的加剧,抵押贷款市场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最重要的是,华尔街依然迷信呆板和有欺骗倾向的软件,将一切事情都交给软件处理。同时,冒牌货风靡一时。据说在一份文件中随便丢下几个希腊字母,并写上一些数据,在后面写上 “XX博士”,你就能变成结构优化的专家,成为抵押贷款程序的设计者。

我曾经经受不住诱惑想要复出,面对金钱,没有人能做到不动心,钱就在那里,等着你去拿,这简直难以抗拒。

但谢天谢地,我的复出计划最终泡汤。某种意义上,这是好事,我更愿意接受这样的结局,做一个安静的养殖者。对着镜子,我仔细端详自己,思索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要在水田下拉动400磅重的牡蛎笼子,但我看上去很健康,比穿着3000美元一件的弗塞奇西装写软件舒服多了。

抵押贷款债券在不久后开始崩溃。尽管我没有预料到这一点,但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一点也不惊讶。

上个月,我的邻居——一位退休的教师说愿意帮我把牡蛎运到城里去。他已经失去了一半的储蓄,退休金也被削减30%。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说来话长,但总归是与我设计的抵押贷款债券化软件有些关联。我不得不为现在大规模的崩溃和金融风暴承担一定的责任,我必须道歉,并在某种程度上自我反省。

当周围的人称我为魔鬼时,我总是很伤心。我的软件是微妙的,有着错综复杂的逻辑。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相信软件和程序的力量,而不去思考和分析,结局可想而知。

有一天,Gesiak给我带来他珍藏多年的伏特加美酒,并开玩笑说要交换我的牡蛎。不经意中,Gesiak陷入沉思,他淡淡地说:“美国政府将来会使货币变得毫无价值。”是啊,在当下,我们还能拥有什么资产能像伏特加一样有价值呢?

2009/04/09

国内城镇房价还有40%到50%的下降空间

针对目前中国楼市成交量开始放大,房价下跌呈减缓趋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称,国内城镇房地产价格水平还有40%到50%的降价空间,谷底可能出现于两年之後.

中国证券报援引曹建海的观点指出,房价从2008年的顶点滑落之後,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密集的房地产救市政策,但是真正促成本次楼市短暂回暖的,最重要的仍是信贷政策.

但他同时认为,虽然房价在货币大规模投放之後,可能出现短暂反弹甚至上涨行情,但房地产过剩状况、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形势,均不足以支持房价上涨.中国城镇房地产价格水平还有40%到50%的降价空间,谷底可能存在于两年之後.

曹建海并指出,在国际上,房价和居民家庭年收入的合理比例是3到5倍.而中国目前这个比例大约在12倍.住房消费也透支了购房者其他的消费.所以,即使通过信贷投放炒高了房价,但由于最终的消费者没有能力支付,房价回落势成必然.

据中国官方媒体此前报导,3月新增信贷有望再创纪录高位,达1.87万亿元人民币.而若此报导属实,中国第一季度新增信贷总额或高达4.56万亿元,这一数字已接近中国政府今年全年新增信贷的最低目标5万亿元.

美国企业怕负债 银行难放贷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一直在想尽办法让金融机构重新恢复放贷,而投资者也对显示美国金融机构放贷额增长的消息着了迷。

美联储的数据显示,虽然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水平已经比一年前提高了近两倍,但过去三周美国银行业的贷款增速每周都在下降。这显示银行仍不准备放贷,或者它们的客户对借钱没有兴趣,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由于目前正值经济衰退,努力压缩成本的企业往往不愿意增加负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是经济衰退的最严重时刻过去好几个月后,美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速才开始反弹。截至2009年2月份,银行贷款和融资租赁折合成年率的增速为2.86%,创下2002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的首席经济学家瑞斯勒说,当经济处于困境时,企业最不想做的就是给自己增加固定成本。虽然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将2000-01年那场经济衰退的结束时间定确定为2001年11月,但贷款增长率直到2002年3月才触底反弹。此前的一场经济衰退 结束于1991年3月,但贷款增长率直到1992年7月才开始走高。

虽然贷款能够为经济活动提供动力,但经济活动也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推动贷款需求的增长。Miller Tabak的首席债券市场策略师克雷申奇(Tony Crescenzi)说,当企业准备增加员工,或者当生产开始稳定下来时,融资需求将会增长。

投资者要想观察到贷款增速反弹的早期迹象,就不应只盯着贷款数据,更要关注一下库存水平以及企业高管有关市场需求改善、销售额增长的言论。

A股反弹并不说明刺激措施奏效

对中国A股市场创出7个月高点的一个解释是,经济刺激措施发挥了作用。另一个看法是,占中国股市99%的国内投资者过于相信政府推动经济复苏的能力了。

有关刺激方案带来复苏的所有言论,很容易让人想起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裂后的时代。似乎每年都会宣布新的政府刺激方案。我记得,当时来自日本的同事也不断大讲特讲复苏的故事,直到日本方面不再派人或他们被召回为止。

一个问题是,刺激资金都用到了回报率低下的非生产项目中,实际上相当于排挤了私营部门,而日本最终又需要更多税收来偿还刺激资金。

也许中国这次采取的措施会有所不同?

在深圳海边,最近竣工的公路和现代化的隧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在上面行驶的车辆寥寥无几。这种投资无疑有助于中国实现8%的GDP增长目标,但这类项目很难取代大量消失的制造业工作岗位。

面对全球贸易崩溃造成的冲击,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复苏的证据还很难找到。

上周公布的3月份里昂证券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从2月份的45.1降到了44.8,仍在继续收缩。中国今年前两个月的工业产值增幅为3.8%,也低于预期。

上周五,中国自己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3月份出现了回升,但对于这些经过季节性因素调整的数字,外界普遍表示怀疑。

中国股市可能是今年以来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但这究竟说明了什么?

人们越来越怀疑,A股的上扬并不是经济复苏的领先指标,而是巨额银行刺激贷款流入股市造成的。

据《财经》杂志称,中国各银行3月份共放贷1.6万亿元(合2,340亿美元),使今年第一季度的总贷款额达到了4万亿元,同中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的总投资相等。这也意味着中国已经接近完成全年5万亿元的贷款目标。

除了对这笔资金最终会进入股票市场的担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其中很大一部分贷款是满足公司短期资金需求的票据贴现融资。与经济放缓伴随而来的问题是,银行很少能找到有利可图的放贷领域。中国在刺激资金的使用方面是否比10年前的日本做得更好,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质疑中国股票市场上涨的另一个理由是,它们显然都是散户驱动的。如果投资者只是看到去年一些令人难忘的收益数字,他们可能会受到鼓舞,但未来一年的情况或许令人担忧。

麦格理证券(Macquarie Securities)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悲观地指出,迄今为止的08财年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让人们看到了定价能力的削弱、利润率的下降、资本支出的国家化、房地产完工的推迟和银行问题资产的上升。

也有证据表明,曾推高大陆股指的一些指标可能正在改变走势。铜、石油等商品价格以及波罗的海货运指数的回升曾显示中国大陆的经济可能出现了反弹。

然而,MainFirst Securities在一份新的策略报告中指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自今年年初回升后,目前已经明显显示出掉头向下的迹象。该指数曾从1,000点反弹至2,200点,但目前已经回落到1,500点左右。

对油轮运费上涨的一个解释是,由于原油的期货价格高于现货,市场猜测石油投机者可能一直在使用油轮储存现货石油。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当这种交易解除时,油轮的闲置运能将大量出现。上周油轮运费创出了本轮调整的新低。这种交易还取决于原油价格的前景。MainFirst警告说,美国原油库存经近期上升后目前已位于16年的高点。

看来,对中国出口至关重要的全球贸易并未出现复苏。据报导,贸易枢纽新加坡就像一个油轮墓地一样,因为这个国家80%的油轮由于没有货物可运都停泊在港口。

尽管存在这些情况,但看好中国的观点认为,中国仍有充足的刺激弹药可以使用,它既可以增加开支,也可以减息。

但我们需要看到刺激资金正在发挥作用的真实证据,而不是它们被用于股票交易或是为股票交易提供保证金融资。

2009/04/08

信贷爆炸受伤的是谁?

虽然美国各银行的现金水平比一年前增加了近两倍,但过去三周美国银行业的贷款增速每周都在下降。而《上海证劵报》援引消息人士透露,3月份中国新增贷款可能达到令人吃惊的1.87万亿元。

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中国银行信贷的逆势扩张,与美国银行信贷业务的顺周期模式相比,更符合摆脱危机的需要。中金公司研究部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信贷扩张的“准财政刺激”效应预计将为今年的GDP带来1.4个百分点的额外增长率。

胆子太小固然不好,胆子太大了同样会增添后患。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的银行业新增贷款分别为1.62万亿元和1.07万亿元。加上3月份的数字,意味着第一季度的新增贷款达到了全年5万亿元目标的90%以上。虽然第一季度贷款发放占全年比例通常都高于其它季度,但90%的比例还是使今后几个月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在前两个月贷款发放呈爆炸性增长之后,央行与银监会对贷款流向开展了调查,虽然对信贷资金是否流入了股市没有做出明确的结论,但有关官员对于实体经济的受惠程度却并不乐观,原因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快速上升,但反映整个经济活动中最活跃部分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并没有相应增长。

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 宏观经济分析师李炜在采访中说,假如贷款并没有流向急需贷款的企业,而是进入了并不差钱的大型国企甚至资本市场的话,就会埋下通胀的种子,并增加滋生不良贷款的风险。监管部门会不会干预,控制信贷的过度扩张?对此,李炜认为,央行可能会选择观望,现在还不到出手的时候,关键是看这种状况是否会持续下去。

对于市场有关政府可能以央行双率齐降为先导启动新一轮刺激计划的猜测,李炜说,信贷的大规模增长在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央行的决定,但长期来说央行仍会降息。渣打银行日前在研究报告中将对央行降息幅度的预测从135个基点调低到了81个基点,调整的原因就是最近信贷的强劲增长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沪深股市上一轮反弹见顶时间与监管部门调查贷款流向的消息几乎同步。 3月份信贷继续高速增长,股市也展开了另一轮反弹,这种同步或许能揭示一些玄机。

获利回吐拖累中国股市收于两周低点

中国股市周三大幅走低,市场对3月份和第一季度中国数据表现疲软的预期以及地区股市下跌令指数权重股遭遇获利回吐。

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盘跌3.8%,至2347.39点,为3月25日收于2291.55点以来的最低水平。

深证综合指数跌3.3%,至780.46点。

上海证交所股票成交额升至人民币1,381亿元(合201.9亿美元),周二为人民币1,184亿元。

分析师称,若美国股市仍旧疲弱,则上证综合指数或会进一步下挫,近期可能试探心理支撑位2300点。

华泰证券(Huatai Securities)分析师陈慧琴称,有人担心,中资银行在第一季度结束后将暂停放贷,而且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或会表现疲弱。

《上海证券报》周三援引一家金融机构未具名高管的话称,中国银行系统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87万亿元,高于2月份1.07万亿元。

陈慧琴称,第一季度过度强劲的贷款增长数据令人担忧,因为这意味着银行可能很快会达到政府设定的年度贷款限额。

金融类股(包括许多股指权重股)在表现最为糟糕的股票之列。

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收盘跌3.4%,至人民币3.97元,回吐了上周3.0%的涨幅。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跌5.7%,至人民币15.69元,该股在3月30日至4月3日期间累计上涨5.9%。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跌4.9%,至人民币24.11元,上周累计涨幅达6.3%。

分析师称,投资者还对经济数据在3月份和第一季度表现疲软的迹象感到悲观。

据《国际商报》周三援引中国商务部(Ministry of Commerce)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报导称,中国3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以两位数的速度下滑。

中国将于周六公布3月份贸易数据。

天相投资顾问(TX Investment)分析师吴峰说,全球股市下跌也给中国股市造成了压力;最近几周大涨的一些中小型股尤其容易受到获利回吐的冲击。他说,股市近期的涨势缺乏真正的基本面因素支撑。

道琼斯指数周二收盘跌2.3%。

来自中国的有毒石膏板使业主流离失所

迈阿密--瑞妮.高文每次走进她新居的大门时,都会感到什么东西不对劲。四面墙体,家具,地毯,衣服都附着着一种刺激眼睛的腐烂气味。

她永远也不知道这种似乎会穿透毛孔的气味从何而来。“我只是站着,看看四周,对自己说:‘总有一天,我会找出这些墙面里的尸体。’”她说。但是情况变得更糟:镜子的边缘开始腐化,浴室排水管开始生锈,斑斑点点的龙头,电视,电脑,咖啡杯,电话,空调系统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故障。就连她脖子上那条镀金项链也开始发黑。随之而来的是头疼,嗓子疼,鼻窦炎。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那时想,天哪,佛罗里达的空气真是差。”她鬼笑着说。

能幽默地谈起自己这栋位于佛罗里达波尼他泉价值50万美元的家并不容易,而在发现了来自中国的有毒的石膏板之后,这座房子就闲置下来了。

在进口的建筑材料中发现散发硫化气体的物质后,全国性的调查开始了,众多法令纷纷出台。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材料可能影响了佛罗里达的大约10万个家庭。重新修复将会耗费数十亿美元。

可怕的却是当下的形势---美国供应商和建筑商承受不住,海外的生产商拒绝负责,保险公司拒绝赔款,而受害人则面临着房屋被摧毁的困境---佛州的立法者们正在推动一项提供财政援助的紧急法案。

“这是个非常严重的危机,”美国议员罗伯特.韦克斯勒在信中敦促佛州州长查理.克莱斯特,他指出了严重的健康和安全隐患, “这是个重要的牵涉全州的问题,其对家庭和佛州的巨大影响丝毫不亚于台风,大火,洪水一类的自然灾害。”

2004到2009年间的建筑高峰和国内材料紧缺时期,大约有5000万磅石膏板从中国进口。卡特里娜和威尔玛飓风后的重建计划更促进了这种供应。

天津可耐福--中国生产商中一个主要的被指责对象---说他们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责任,之所以受到主要批评是因为他们是唯一在产品中打了标签的生产商。

佛州卫生部的实验检测显示,中国(包括卡耐福)产的石膏板的样本中含有硫化锶,这种物质受潮时会散发出臭鸡蛋气味,与空气中的氢相互作用后可以腐蚀金属和电线。

“这是一种有毒的,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如果它可以腐蚀家中的金属,我无法想象它会怎样作用于家中的居民,他们的孩子和他们的宠物,”佛州帕克韦克曼阿隆索法律公司的乔丹.柴金说。在迈尔斯堡的美国区域法院,该公司已经开始了对可耐福的联邦联合诉讼。

“人们与房屋的感情很深,他们无法离开,他们将一生的积蓄都投入到了房屋中,或者将之作了抵押。他们开始转向建筑商寻求帮助,”他说,“但是一些情况下,建筑商可以提出破产保护,所以无法提出索赔。一些房屋需要铲平,或将内部全部毁掉,对建筑商来说这代价过于昂贵。”

这场危机形成了一个经济和法律相互纠结的网。这些建筑商中,迈阿密的莱纳开发是消费者最为愤怒的。已经答应提供修补和重新安置费用。莱纳开发是一些法律诉讼的对象。但是,反过来,它也开始了对可耐福和另外一个中国石膏板生产商泰山石膏的诉讼,同时也起诉了独立美国承包商在其开发的房产中安装不安全产品。

“他们拒绝为其不安全产品负责,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诉诸于法律。”该公司在一份书面文件中声称。

“建筑商也是受害人,”土木工程师霍华德.厄塞姆说。他成立了位于佛州圣露西港的中国石膏板筛选公司,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寻求诊断和建议的业主们的需求。

保险公司们“不知道该做什么”,他说,因为有毒的石膏板不属于保险范围。“同时,你起诉了生产商,供货商,建筑商,安装人员等等这个完整的监护链,对于律师们来说,这是个‘哇喔,我们可以起诉所有这些人!’的案子。”

他补充说:“我从来没见过建筑行业发生过这种程度的危机。。。如此广泛而深远。”

对于那些受到污染丑闻影响的和竭力解决问题的人来说,愤怒和沮丧并存。因为这只是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带来的健康和安全恐慌中之一。过去的十八个月以来,有毒的儿童玩具,有毒的宠物粮和牙刷,有毒的儿童高脚椅,以及含三氯氰胺的儿童奶粉莫不成为产品召回或警告的焦点。

“我们需要更强更好的中国产品质量控制手段,”迈阿密的埃尔文.冈扎勒斯律师说。他代表150名石膏板受害者,正在进行对可耐福的诉讼。“如果中国不这么做,那么买中国产品的国家们需要自己做好工作。”

至于为什么没有做好筛选进口危险品的工作,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负责保护公众免于这种危险的联邦成员,正在展开对石膏板事件的调查。他们派遣了毒物学家,电子工程师,稽核人员到佛州,同受害人沟通以及采集样本。

“我们致力于展开一个调查项目,正与联邦政党和佛州卫生部门密切沟通,”发言人斯科特.沃弗森说。“追求真相。” 最近几个月以来,委员会也开始派遣员工到美国港口配合相关人员的进口检查工作。“现在我们有能力查出这些产品到底是从哪里流进,更好地查出它们的质量和安全性。”沃弗森先生说。

在搬到新泽西之前,高文小姐暂时和朋友住在一起,或住在酒店。同时,她仍支付着佛罗里达的那栋不能住的房屋的贷款。在她位于亚特兰大城的精品店里, 高文小姐清掉了目录上所有标有“中国制造”的物品。库存增加的产品,包括T恤,她都印上了这句话:“无中国毒素。” “这整个问题同时在经济和情感上改变了人们。”她说。

“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我们拿不到钱,银行却还是要我们还贷款。但至少我知道了我并不讨厌佛罗里达,我只是被我的房子毒害了。”

殊途同归 美国和中国的医疗改革

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医疗的国家,是发达国家中医疗费用最贵,成效则敬陪末座的国家。在美国,目前有近85%的人有医疗保险。其中包括低于贫困线的穷人和高于65岁的老人,这两部分由国家负担,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其余的,一大部分由雇主购买私人医疗保险,一部分自己购买私人医疗保险。有15%的人没有医疗保险,这部分人大部分是收入刚过了贫困线,但又买不起保险,还有一些人属于有各种原因不买保险的。这些数字不包括1700万非法移民。

在美国看病非常贵,而且趋势是越来越贵。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买了医疗保险,但还没拿到医疗卡的那段时间,因为胃不舒服去看医生。第一天看了医生,做了基本检查,开了一瓶胃药,每天一粒吃一个月。第二天按医嘱去抽血做血液常规和生化检查。这样去了两次医院和一次药房,共花了800多美元。

那时我真是吃了一惊,换算了一下,比在香港贵多了。想想那些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人,那真是不敢生病,万一生了病,只有倾家荡产了。这部分人目前有4500万,而且随着失业率的增高正在不断增高。

美国雇主为雇员买医疗保险,源于战时,那时候为了防止恶性竞争,对工资进行限制规定,雇主们为了吸引人才,就采取给雇员买医疗保险的办法。此外有工会的大企业,工会也常常为工人能争取优厚的医疗保险。例如有名的底特律汽车城,三大企业为工人付的医疗保险已经成为压倒企业的沉重的负担之一。

现在失业率还在不断攀升,失业的人,同时也失去医疗保险,很多失业的美国人,连房子都保不住,更不可能去买昂贵的私人医疗保险,只好祈祷不要生病。

买了普通的医疗保险,看病要先看全科医生,如果全科医生看不好,再由全科医生介绍给专科医生,一般好的专科医生也需要预约排队,如果专科医生看不好,属于重病或疑难病症,才介绍到大医院。这个过程是欧美国家购买私人医疗保险看病的一般流程。当然,如果收入很好,可以买更昂贵的医疗保险,随时随地地享受最好的医疗条件。

全民医疗最好的算是英国和香港,真正是政府负担的公费医疗,缺点是资源紧缺,需要轮候很长时间。我在香港的时候,有一次半夜腹痛,12点半被送到最近的公立医院,得知要轮候三个小时,急腹症看急诊要轮候三个小时真是很难想象,后来改去私立医院,马上就得到诊疗了。那时候看报纸,说有人在公立医院排队做CT,等一年后排到了已经是癌症晚期了。但是不管怎样,至少所有的人都能免费看得上病,吃得起药。收入好的可以买私人医疗保险作为补充。

美国的全民健保计划非常庞大,简言之,目的是要让全体人民都有健康保障,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曾经有过很好的推行机会,但是那时候遭到白人种族主义者反对,他们是宁可贫穷的白人看不起病,也不愿意黑人进入白人的医院。此外当时的医生协会也反对。后来好几任总统都试图推行全民健保计划,种族问题解决了,又遭到日益强大利益集团的反对。最后一次失败是克林顿总统任期内,负责推行的就是现在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如今轮到奥巴马了,奥巴马对于推行全民健保比任何一任总统的决心都大,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美国正处于衰退的边缘,奥巴马的困难也比任何一任总统都大,一方面要对付强大的利益集团,一方面要筹集巨额的资金,这对奥巴马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中国政府刚刚出台了新的医疗改革计划,宗旨也是要让老百姓能有较完善的健康医疗保障,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这之前,有学者批评中国前些年的医疗改革是患了“美国病”,在某些方面来说,例如重医疗轻健保,例如形成医药利益集团等,不无道理。但是在穷人和老人享受免费医疗方面,中国就远远比不上了。

浏览新出台的医疗改革新方案,方方面面的内容很多,可以想象,在目前的情况下,实行起来也有相当的难度,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毕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让老百姓看得到希望,有了期待。

美国的全民健保计划和中国的医疗改革新方案,因为国情不同有不同的内容,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使自己的百姓都能有切实的健康医疗保障,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那才是真正的为人民的政府。

新医改方案正式面世 中国全民将有基本医保

继前天推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后,中国官方昨天又出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标志着备受瞩目的中国新医改方案在历经三年、数易其稿之后终于正式面世。

按照新医改方案,中国今后三年将加快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官方将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一视同仁。

方案提出,在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 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从2009年到2011年,各级政府需要对医改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官方学者解释说,8500亿元的开支将主要用于建设覆盖全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其中,政府每年给予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 医保的补贴为1200亿元,每年用于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支出50亿元,每年用于困难企业职工和城镇职工医保参保补贴50亿元,以上三项加起来,政府于医保的开支每年至少需要1300亿元。同时,今后三年政府每年要为各种医疗卫生机构投入1300亿元,其中将重点支持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估计县以下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建设每年要投入720亿元。

可异地就医结算

方案规定,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同时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学者认为,这些措施将解决目前众多异地养老人员的药费报销难问题,提高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国家将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省级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学者认为,这一措施将有助于改变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的药价虚高、“以药养医”的局面。

官方将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同时支持2万9000多个乡镇卫生院的建设。

从2009年开始,官方将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官方将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认为,新医改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新医改方案的最大亮点。

世行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年中触底 明年全面复苏

世界银行在七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中国经济有望在二00九年年中触底回升,二0一0年全面复苏。

这份以“奋战全球经济衰退”为题的最新《东亚经济半年报》指出,中国采取的果断政策措施有助于部分抵消预期中出口下降和社会投资疲软的影响,将二00九年经济增长率放缓局限在百分之六点五。

二00八年,中国GDP增幅为百分之九。

对中国GDP增速预测维持不变的同时,世行在该报告中将东亚发展中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百分之六点七下调至了百分之五点三。这一增速较二00八年的百分之八明显放缓。世行预估,柬埔寨等低收入国家将会经历最大幅度的增长下降。

世行认为,如果明年中国回归更强劲的经济扩张,应有助于支持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各国的经济增长,不过东亚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复苏将“最终取决于发达经济体的形势发展”。发达经济体是东亚各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报告预测,在二0一0年前,发达经济体可能都难以实现复苏。

世行同时警告,增长疲软将会拖慢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减贫步伐,今年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预计会比一年前的估算多出一千万。

东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蒙古、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太平洋岛国经济体。

QDII基金首次分红 海富通中国海外10派0.2元

海富通基金公司7日公告,海富通中国海外精选基金将以截至3月31日的可分配利润为基准,按照每10份份额0.20元的比例派发红利。该基金分红的除息日为4月9日。这是QDII基金面世近两年半以来的首次分红。

海富通副总裁、投资总监兼中国海外精选基金经理陈洪表示,“海富通中国海外精选成立至今,已取得了超越比较基准百分之三十多的业绩表现,根据基金合同进行分红,是对投资者的回报。”根据该基金合同,基金收益每年最多分配6次,每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可分配收益的60%。

海富通中国海外精选去年5月开始募集,6月27日成立,主要投资“中国概念”类海外上市股票。去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致使“百年一遇的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投资者在极度恐慌中纷纷抛售风险类资产,导致各类资产价格迅速下跌,也使得各种海外投资产品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亏损。随着金融援助方案 纷纷推出,各国采取了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息、避免大型金融机构破产等方式来稳定金融市场和信心,全球市场逐渐走出恐慌,市场逐步稳定。

陈洪表示:“海富通中国海外精选的整体策略是谨慎投资,择机增加股票仓位,波段操作。”去年四季报显示,该基金曾重点布局能源行业,适度配置了金融行业中的优质和价值类公司;从去年11月起采取了不断逢低增加仓位,购买价值严重低估、受益于全球金融危机缓解和中国政策刺激的行业和公司。随着投资者心态转稳,这些行业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海富通中国海外的净值也从2008年10月27日的最低点0.768元上涨至今年3月31日的1.051元,涨幅达36.85%。

海富通中国海外基金经理助理杨铭认为,从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看,最困难的6个月或许已经度过,实体经济将逐渐探底企稳,投资者的信心开始恢复。由于海外中国股票的估值已在历史平均水平之下,并且多数经济体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加上中国“保增长”的各种政策措施,“中国概念”类股票后市仍存在机会。

社科院回应任志强:高房价违反市场规律会摔得很重

“科学研究不像拉抬房价造势,不能忽悠人。”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戴建中今天对房地产商任志强做出了回应。

最近几年,任何关于房地产的报告都会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3月31日,北京市社科院发布《北京蓝皮书》系列四个发展报告,认为北京市目前的房价仍在上涨,到2010年大量保障性住房上市后,房地产市场才会出现真正的降价。

就在《北京蓝皮书》发布之后两天,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就在其博客发表一篇近5000字的质疑文章。文章写到,“颇让人怀疑北京社科院的研究能力、方法与水平,也不能不让人怀疑报告出笼的用心是为了北京市的城建与发展,还是为了创造社会矛盾,更有损于‘专家’的称号。”

今天,作为《北京蓝皮书》之一、《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的主编,戴建中也撰写了一篇文章,回应任志强的质疑。

任志强的四点质疑

住房是否是刚性需求?怎么计算房价的可支付能力?依据什么来计算房价收入比?能否仅用一手房价平均值来代替房价平均值?

在任志强的博客文章中,对《北京蓝皮书》中关于房地产的内容做出了上述四点质疑。

任志强的理由如下:

住房是天然的刚性需求,不然国家不需要建设保障性住房。

考察购房的可支付能力,国际上通用的数据是家庭收入中位数(中位数是指处在最中间的数值)。家庭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并不一致,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就没有计入可支配收入部分。

应该用国际惯用的住房面积中位数来计算房价收入比。2007年,中国住房面积中位数只有68平方米/户,而《北京蓝皮书》却用了100平方米/户来计算房价收入比。

不能仅用一手房市场的房价平均值来取代房价平均值。

“房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这个供求关系并非只计算北京市的户籍人口。供求关系的支付能力也要加上外来需求的条件,包括需求的数量和支付的能力。”任志强说,而这些外来家庭的支付能力大约也远远高于北京市户籍家庭的收入统计数。这样市场所面对的消费群就发生了变化。家庭资产、大家庭的资助、外来购买能力等等就都成为了房价收入比中的一部分,也成为推高北京房价的重要原因。

任志强认为,北京、上海等城市外来人口的收入形成了特殊的无法计算的购买力。房子不仅仅是为北京的供求对象准备的,也完全不受北京户籍家庭收入购买能力的约束。

“中国刚性需求不但存在且购买能力也具备条件。”任志强说,否则二、三月份的住宅销量为什么会暴涨呢?

任志强表示,不要将政府政策调控的错误推给市场,更不要都推给开发商,刚性需求靠开发商去吹是吹不出来的,开发商也不会买那么多的房子结婚用或改善居住用。住房市场销售的增长已经用事实给了《北京蓝皮书》一个嘴巴,这些所谓的“专家”们该清醒清醒了。

住房是否有刚性需求

“我连续两年在《社会发展报告》中指出,在买房问题上不存在‘刚性需求’。”戴建中表示,如果需求是在一段时间里可满足也可不满足的,那还叫什么“刚性”?

从戴建中提供的数字看,2008年北京有近12万对新人,但一共只卖出去94200套住宅,卖出的这些住宅也并不是全部卖给新婚夫妇。大家婚照结,房先不买。

“住房需求相对而言是弹性的。买不起大房子可以买小房子,买不起房子可以租房子,住宅消费能力与房价找不到交汇点时,只能是有价无市”。戴建中说,一直要坚持到房价理性回归,个人能够承受再买房。去年以来很多消费者对楼市观望,但没有谁不买食品。

戴建中认为,在住房问题上,每个人都需要住房,这是住房消费需要,但需求是相对价格而言,并且一定是有限的,面对高价商品房,中低收入者的需求受到极大限制。

在户均住宅面积上,任志强的数字与《北京蓝皮书》差距很大。

任志强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住房面积中位数2007年只有68平方米/户。戴建中对这个数据表示了怀疑。

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08》,2006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1平方米(2007年数据尚未公布)、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0.7平方米,2007年每个家庭户平均3.17人。

这么算来,2006年我国城市住宅建筑面积约为85.907平方米/户,农村住房面积为97.319平方米/户。

“房地产商照政府规定执行90/70政策了吗?”戴建中说,2007年连竣工的经济适用房平均每套都要106平方米,任先生能晒晒自己盖的商品房又是多少平方米一套?

在戴建中看来,房价收入比反映的是当下市场供给的有效性,拿100平方米为标准比任志强说的68平方米更有代表性。

北京市房价收入比是否23∶1

“房价收入比是有关住房市场和住房购买能力最全面的指标。”戴建中说,按照联合国人居署的有关文件,在房价收入比定义中使用的是“中位数”。但人居署也指出,在得不到中等价格的时候,解决方法就是使用平均价格。

由于中国统计部门一般不使用“中位数”而使用“平均数”的概念,因此联合国人居署在中国项目中,是用“平均数”来定义房价收入比的。

《北京蓝皮书》显示,2007年北京市城镇户均年可支配收入为65967元,当年底平均房价是每平方米15162元,按照户均100平方米计算,则房价与收入之比为23∶1。

戴建中表示,几年前就有人研究,如果真的用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来做房价收入比的分母,由于中国贫富收入的极大差异,“中位数”会远远小于“平均数”,得出的房价收入比将更高。

对于任志强质疑的“可支配收入”,戴建中认为,一户人家在没有买房时,计算可支配收入要从总收入中减去每月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在这户人家买房时个人与单位的住房公积金又要发还给他,成为他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

在《北京蓝皮书》的文章里,戴建中认为作者的计算既包括了第一种情况,也已包括了第二种情况中的住房公积金,而不是任志强所说“每个职工还有24%的住房公积金等收入未计入可支配收入部分”。

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城镇从业人员745.4万人,而截至2008年年底,北京地区建立住房公积金单位的职工为429.24万人,没有住房公积金的至少占从业人员的40%。

“即便按任先生的说法,房价收入比由此从23∶1降到18.5∶1,离‘人人买得起住房’也是相差太远了。”戴建中说。

在戴建中看来,社会规律与经济规律不可违抗,违反市场规律的高价,涨得越高,摔得越重。经过这番房价的涨落,大家都懂了房市和股市一样有阴晴圆缺。前几年购房欲望高,是因为房价尚能接受,随着房价的高企,买得起房的人越来越少,购买力透支情况也愈来愈严重。

“任志强先生‘只为富人盖房’,但几年下来,北京的富人市场也逐步饱和了。”戴建中说,北京市统计局2007年9月底的抽样调查中,被调查户未来五年有购房需求的为18.3%,仅有2.1%户拟购房价在100万元以上。

不仅仅是市场已经对高房价做出了回应,戴建中认为,政府也已经对房价有了明确态度,干预房价的政策是“保障低端、支持中端、适量高端”,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戴建中认为,房价真正回落到市场认可的水平,才能使社会获得三赢局面:居民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改善居住状况,房地产商得到略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率的收益,政府增加税收。

中国3月份楼市数据:一线城市成交面积增幅50%以上

苦守一年多的开发商迎来了“金三月”的翻身仗。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重点监测了全国30个城市的住宅成交面积,其中26个城市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上升,而一线城市的成交面积增幅50%以上。

从全国30个城市成交面积的环比涨跌幅来看,包头环比涨幅最大,达到180.02%;此外,杭州、青岛、天津、海口、贵阳的环比增幅也在1倍以上。

环比涨幅处于50%~100%区间的一共有13个城市,与2月份近一半的城市环比增幅在50%以内形成对照,这说明3月份成交面积总体增速趋向加速,北京、上海、深圳这3个一线城市皆处于此区间内。其中,北京市3月商品住宅成交15034套,成交面积168.52万平方米,环比上涨 79.53%,1~3月总成交面积达到335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增长57.04%。

“根据我们的观察,此轮的市场回暖在前期刚性需求的基础上,二、三月份的改善性需求显现,此外,近期少量的投资性需求开始进入楼市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克而瑞(中国)首席研究员陈啸天告诉CBN记者。

3月份,8个城市的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30个城市之中,3月份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最大的城市是上海,达到了231.21万平方米,环比上涨97.09%,为22248套。其次是重庆,成交面积也超过200万平方米,北京3月份成交面积环比增幅达到79.53%,成交面积跃居第三位。

关于成交价格,3月各城市住宅成交均价涨跌互现,其中位于涨幅榜首的是厦门,环比增长达到21.65%,而位于跌幅榜首的是杭州,跌幅为 14.41%。3月杭州市商品房成交4763套,成交面积50.41万平方米,环比大涨167.66%,但是商品房价格环比2月份出现较大幅度下调,下调幅度达到14.41%,这也是成交量放大的主要原因。

回暖是否箭在弦上?对此,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投资业务负责人、上海公司董事长刘德扬表示,市场存量达到最高峰,虽然市场正稳步削减,但是存量依然不容乐观,存货压顶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中国指数研究院3月在全国重点监测的30个城市中除青岛、哈尔滨几个城市外,其他城市的住宅可售面积与2007年及2008年同期水平相比,仍处于高位,市场压力依然巨大。以北京为例,北京商品住宅可售面积虽然已经连续下滑,但至3月末,可售面积仍达到1777.09万平方米,仍处于高位。

“上海楼市是反弹不是回暖。”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告诉CBN记者,“开发商在市场反弹期间仍旧以消化存量为主。截至2009年3月31日,上海全市商品住宅可售面积达到762万平方米,如若按照2009年一季度的成交量来计算的话,在不新增供应的情况下则需要9个月左右才能消化,就是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卖完,因此开发商在整个2009年的销售压力还是很大的。”

内地电企大举海外购煤致国际煤价上涨 越南煤涨20%

4月2日,广西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惠江证实,3月29日越南方面已将煤价调高到45.7美元/吨,较之2008年12月底提价了20%,如果加上小船及机吊费,该价格已升46.2美元/吨。“国内秦皇岛价格近乎一月未动,甚至从去年底开始呈下降趋势,惟有越南煤在短短三个月内上涨,令进口备受压力”。

越南煤价格正被梯度推涨。

3月9日广东雅泰等企业拍下第二批规模各11A(约为4800大卡)的越南煤招标合同。该合同价为44.5美元/吨,较之2008年12月底的38美元/吨上涨了6美元。

2008年12月底,包括粤电集团在内的数家广东企业曾与越南煤炭总公司(VINACOL)达成了700多万吨的年度煤炭合同。

同时,全球煤炭价格监测机构globalcoal的数据显示,2009年3月份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煤炭现货价一直在0.4-0.7美元/吨如此的区间窄幅震荡,第四个星期则迅速上升了1.09美元/吨。广州港提供的数据则显示,4月7日越南11A的煤价为490元/吨,在23日该价格还只是475元 /吨。

国际煤情看涨,是否反作用于国内煤电博弈?

国际煤情

“以越南煤为例,虽然广西边贸‘两税减半’政策取消,但即使以一般贸易进口计算,在广西上岸的越南煤仍比同等卡数的贵州煤便宜上20元-40元/吨。”林惠江指出,该公司的东兴分公司1月份代理进口越南煤仅为2000多吨,但至2月份即飙升至1万多吨。

2008年12月末,粤电集团及其煤炭进口合作商广东省燃料公司赶赴越南参与了2009年度的煤炭投标,并以38美金/吨的价格标得300多万吨11A的越南煤,但其时参与竞标企业仅有两三家。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3月9日当天前赴越南河内参加投标的十几家公司全部为中企,其中广东雅泰公司、天燃公司、华胜公司、内海公司分别吃下100万吨。煤种争夺中,以发热量为5300大卡左右的10B2最为吃香,中企出价最高的是57.70美元/吨。

“感觉国内对外国煤炭的需求开始升温。1月份问价的居多,1月底到现在大家争相出手。”东兴市嘉鑫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邦说。他每年帮助越南国家煤炭和矿产工业集团(TKV)写中国国内煤市分析报告,对于两地煤情的感受极为深刻。

由于国际煤市疲软,来自中国的订单显然对越南煤具有吸引力。TKV3月13日提出,2009年煤炭销量预计为4000万吨,出口2050万吨,比之去年多出309万吨,并同时恢复面对中方的边贸。越南财政部决定,从2009年2月15日起,煤炭出口税由原来的20%大幅下调至10%,涉及2701— 2704等四个海关税码的煤炭品种。

“越南煤价瞬间涨高,既有越方判断中国对其有强烈需求的预期,也和中国的企业各自为战相关。”杨邦对记者分析,每一年越南的招投标,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采购联盟,结果往往越方受益,中方企业容易“损手损脚”,“而华能等五大电企向澳大利亚购煤,是集体谈判,在谈判桌上就有很多话语权”。

在煤炭专家李朝林看来,越南去年没有完成出口任务,今年寄厚望于中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地的煤企均抱有上述心态。目前国际煤价相比国内煤低廉的行情,促使包括华能在内的五大发电集团等中国企业争相涌入国际煤市,从而在无形中推高了国际煤情。

“我现在在河内谈判煤炭货源,越方现在提出的价格已经与国内价格接近,所以现在越南煤进口很不好做了。”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中外运广西凭祥公司总经理黄惠专一直苦笑。

博弈砝码

2009年初的煤炭进口潮中,部分电力集团已扮演了先驱者的角色。

其中,除了上文提及的粤电集团外,大唐集团从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首次购煤26万吨,华能集团海外购煤20万吨,华电集团也已经购买2船煤炭,约13万吨。

3月底,作为2008年中国第二大煤炭进口来源地,印尼最大的煤炭商PTKaltimPrimaCoal(KPC)已与国内一尚不知名中企出售煤签署了长期协议。该公司官员称第一年印尼将向中国运送100万吨煤。

“国际煤价的上涨确实与国内电企大举海外购煤相关。”东方证券煤炭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帅认为,目前包括中国出口在内的整个国际市场的消费量不足9亿吨,中方企业合加起来数千万吨变量都将导致国际价格波动。

落实到国内,2008年电煤产量近15亿吨,五大电力的消费量占到了一半以上,4040万吨的进口量只占极小份额。

“即使是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煤炭进口量增长50%达到6000多万吨,也不会对国内煤市产生多大影响。”李朝林认为,考虑到运费、税费等因素,澳 大利亚、印尼及越南煤运至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确实在成本上有优势,但到了上海就已不划算。“考虑到进口的量,海外煤的增加,并不会改变国内的电煤 供需结构”。

由于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不同,煤电双方一直在顶牛,煤企希望将煤炭长期合同价提高50元/吨,而电企则期望降价。

其实煤炭一方也有联盟,产煤大省山西就以同煤集团为谈判龙头,其它集团与同煤集团同进退。神华集团在订货会期间,就有意与中煤集团和同煤集团结成联盟。

“资源税改革后,税率一下子增加了4%,这部分价格当然需要加入煤价中。”同煤集团一人士对记者表示。

“目前澳大利亚方面给我们的价格是60美元/ 吨,加上运费、税率,到岸的综合成本比神华集团给我们的价格要低上20-30元/吨,所以现在我们愿意多进口外来煤炭。”华润集团一高管对记者解释为何不急于与煤企签煤炭合同,“比如神华在价格上给华润开出了不少优惠条件,包括享受与神华集团下属国华电力同等价格,且购煤价格将会是国内电力企业最低价,但是我们一定要与五大发电集团同步。”

但该人士同时承认,从哪个地方要煤,最终取决于价格,“如果国际价格高,那么我们转向国内;如果国际价格低,还是向国际要煤。”

由于电煤双方顶牛接近4个月之久,目前国务院研究室及中电联联合召开会议,据传应对煤电分歧的电煤折中方案即将出台。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已对煤电矛盾的问题做出批示。

电企、煤商及专家均对本报记者指出,认为四月份或是煤电双方谈妥合同的良机。

“3月秦皇岛价格的持稳,与电企补充库存有关,但对于未来的价格形势大家都难以判断。”秦皇岛燃料市场公司副总经理李学刚表示,电煤双方顶牛许久,“双方都很‘受伤’”,而4月份谈妥合同有利于双方在不明朗的经济形势下共担风险,取得双赢。

王帅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上市公司都需要有一个较好的财务报表,“如果两个季度电煤合同都没有签下,财务报表方面不好看,投资者有意见,国家也不会同意”。

2009/04/07

索罗斯:美经济年内不会复苏,银行业"基本上资不抵债"

亿万富翁国际基金经理人索罗斯周一接受财经访问时表示,美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持续的下滑",今年不会复苏.他同时指出,美国银行系统总体上看基本上资不抵债.

索罗斯强调说,将银行国有化是"不可能的",财政部正在进行的压力测试可能是一次更为成功的银行业资本重组的先兆.

不过他对放松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带来的风险发出警告,称这为延长美国"僵尸"银行的寿命创造了条件.

索罗斯还表示,美元承压,其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可能最终被国际货币基金会(IMF)的特别提款权所取代.中国近期提议更多地使用可能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IMF特别提款权.

索罗斯表示,全球经济可能在2010年复苏,但时间取决于衰退的深度.他指出,中国将是最先走出衰退的国家,中国经济可能在今年复苏,并将引领全球经济在2010年出现增长.

他表示,全球决策者们"开始真正行动起来应对危机",并采取措施解决金融系统的结构性问题.他指出,系统出现了"根本性问题",我们无法回到重前.

索罗斯还表示,尽管欧元区国家仍面临严重的问题,但危机促使欧元区成员国不会脱离这一货币联盟.

特写:穷中国?富中国?

在复苏全球经济或对抗全球变暖等问题上,能否赢得来自中国的强有力援助,可能取决于你究竟从什麽角度来看待这个国度——全球经济发动机,抑或是一个尚未完全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

作为新兴的大国,中国拥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包括约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中国也开始教训发达国家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经济。与此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13亿人口中包含以千万计的农村贫困人口。在世界银行的国民人均收入排行中,中国的排在喀麦隆和危地马拉等贫困国家之间。

中国之强大国力与较低的国民财富之间的差距,让经济学家们颇为困惑,苦于寻找新的定义来解释这一现象。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亦对如何应对中国的这种复杂地位大感挠头。一些竞争对手则指责这种现象背後的不正当性。

“我实在很难想出另一个处于此种发展水平的经济体,能够在全球贸易、全球金融和对世界经济的整体贡献中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康奈尔大学的Eswar Prasad说。

世界银行将中国列为中低收入水平国家。2007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年收入在936美元-3,705美元之间。和中国列为同等水平的国家还包括玻利维亚、印度、摩洛哥和叙利亚等。而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将中国列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完全可以说‘我还并不富裕’,我们也必须面对这一点,”美国传统基金会的贸易专家Derek Scissors说。

即便如此,仍有人质疑中国在以崛起的大国形象在国际上要求更多权益的同时,又以贫困为由避免承担更多责任。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曾担任过IMF中国问题首席代表的Steve Dunaway表示,中国的外交路线似乎是“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他们希望在世界经济上拥有更多发言权。但当讨论到为IMF提供额外资源时,中国就开始谈论人均收入水平。”

中国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随着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有预测称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全球话语权

在延续多年的有关联合国会费的争论中,美国批评人士指称,中国只承担联合国年底经费的2%多些,而美国承担的比例则是25%。

在上周召开于伦敦的G20峰会开始前,中国副总理王岐山重申了北京要求更多IMF话语权的愿望,但称中国对IMF的捐助资金应当基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而非拥有多少外汇储备。

中国最後同意向IMF提供400亿美元,帮助经济受困国家,并赢得将拥有更多话语权的改革承诺。

在德国波恩的175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充当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要求富裕国家同意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代表徐华清直截了当地说,富裕国家必须尽最大努力,允许穷国消费更多能源以摆脱贫困。

中国有理由

尽管这种理由听起来有些自私,但许多美国气候专家表示,中国这麽说还是有道理的。

“他们提出这种争辩的核心是,问题大多是由你们导致的,是你们大大超出了自己应该消耗的能源量——而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政策负责人Jake Schmidt说。

环境保护基金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首席经济学家Dan Dudek指出,中国要求“历史公平”的呼吁完全合情合理,发达国家理应在减排努力上带头。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数据,1990年-1999年期间,美国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占全球的30.3%,中国同期为12.2%。但本世纪开始,中国的排放比例大增。

2009/04/06

推荐:美股乐观情绪升温 现实问题受忽视

上周美国股市还是实现了连续第四周的上扬,这对那些之前虽然遇挫但仍抱定这不过是一次熊市反弹想法的投资人士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打击。但或许不久之后事实就会证明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这一点从股市现在已经较3月9日低点上涨25%就可见一斑:在短短19天里,经济前景难道一下子真的变得如此光明了?这个问题尽管合理,但眼下却被市场所视而不见,更多的投资者正沉浸在对明日的憧憬之中而忽略了当下的问题。

股市实现此轮熊市中最长的一段上涨行情也并非师出无名:参加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的各国领导人承诺将再投入1.1万亿美元以刺激全球经济。上周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批准了放松以市价计值的会计准则,此举虽然会令银行的帐面变得更不透明,但至少却有助于这些银行减少冲减。

然而,涨幅并不是衡量股市走强力度的唯一标准,而是还要看其消化不利因素的能力。从目前来看,市场选择更看重积极一面的倾向是很明显的。举例来说,通用汽车 (General Motors)濒临破产的消息对市场来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市场已然预料到这家公司会走向重组以待复苏;上周五美国公布3月份非农就业人数骤减 663,000人,失业率升至8.5%这一25年高点。而当日股市依然实现上扬。

从以往记录来看,股市会在一轮经济衰退结束前4至5个月的时候触底,而公司利润则会在经济衰退结束之后的4至5个月开始增长。按此推算,如果股市不再刷新3月9日创下的低点的话,那么美国经济就应该在8月份走出谷底。未来数周,股市的走势将取决于这一假设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从经济数据以及公司收益方面得到肯定,抑或是否定。美国企业将于周二开始陆续公布季度收益报告。

道琼斯指数4月走势以上周的走强开局,当周涨241点,至8018点,涨幅3.1%;标准普尔500指数上周涨27点,至843点,涨幅3.3%,连续第四周上扬,为该指数自2007年10月以来的最佳表现;科技类股终于升至上年收盘水平上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77点,至1622点,涨幅5%。四周来该指数累计上扬25.4%,为有史以来四周涨幅最大的一次;罗素2000指数涨27点,至456点,涨幅6.3%,四周内累计上扬30%。

利好消息包括:看涨人士与看跌人士数量之比的四周平均值已经迅速上升到了0.94,3个星期前这一比值还处于接近0.4的纪录低点。不过也还谈不上什么过度看涨,Miller Tabak的技术分析师菲利普•洛斯(Philip Roth)称。一些现金头寸可能已转化为股票资产,但大多数操作都是由专业投资者进行的。最近的这轮涨势中,散户投资者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

纽约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跌至新低的个股数量稳步下降,从去年10月10日的2,901只,到去年11月低点时的1,894只,再到3月份的827只,这显示出表现落后于大盘的个股数量越来越少。

Channel Capital Research的首席投资策略师道格•罗伯茨(Doug Roberts)称,各国承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提供万亿美元左右资金的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但并不意味着从此一切就万事大吉了。他认为,如果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状况弱于预期,或者政府鼓励私人 投资者购买银行不良资产的计划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那么美国股市就有可能出现回落。

一些不太乐观的迹象包括:虽然大盘上市交易基金交投活跃,但这主要是希望抓住反弹机会的专业投资者进行短暂交易所致。同时VIX市场波动指数在股市上扬的情况下依然居高不下,显示出专业人士已经做好了迎接股市可能回落的准备。

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策略师杰姆斯•蒙迪埃(James Montier) 指出,市场在泡沫破灭之后的持续上扬绝对不会由那些泡沫制造者带动,而现在新兴市场、矿业和金融类股表现突出就是一个危险信号。另一方面,市场普遍认为此次不过是一次短期反弹,这不免令人紧张。

美国股市在去年10月到今年3月期间累计下滑31.6%,为1974年和此前的大萧条 (Depression)以来表现最差的两个连续季度。据Bespoke Investment Group提供的数据显示,股价的暴跌往往会诱使投资者本能般的去逢低买进,但这样做的后果却是天差地别。历史上在表现最差的九次连续两个季度下跌案例中,只有五次股市在之后的三个月里上扬,平均涨幅为18% 。但也有两个反例,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两个案例中,每一次的涨幅都超过了80%,但没有一个最终能够持久。

别指望美国股市会在G20会议后大涨

股市有句谚语:怀着希望去旅行比抵达目的地更愉快。这是否也适用于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峰会召开前,受一些乐观的经济数据和与会者能制订出一套全球性措施应对经济滑坡的希望鼓舞,股市飙升超过20%。不过随着G20峰会的落幕,股市也面临着丧失动能的风险。

看涨人士认为,各国政府处置部分定价极低的资产(特别是在信贷市场)成功恢复了市场活力。这应该能使银行进行一些减值损失回拨,而预期中企业违约率的下降也将减轻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压力,令其能有更好的立场支持放贷。

同时,随着库存调整最终完成,工业产值将大幅提高,这将给经济带来进一步的刺激。巴克莱(Barclays Capital)称,目前的需求情况依然好于人们预期,需求仍超出供应。该行预计,5月份工业产值将较上年同期增加0.5%,2-5月将增加18%。

即使如此,投资者也不应太忘乎所以。诚然,许多市场的走势已经体现了出现大灾难(尽管在大规模救助活动下这样的灾难不太可能发生)的影响,但前途仍充满危险。

G20公报中有这样一条:美国、英国等国有必要制定一项终止非常规政策的策略,这对已经在未知领域迷途的全球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在向全球经济注入了如此多资金的情况下,市场活力的突然恢复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问题出现得比市场预计的更早。

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拖延复苏的脚步,不过不管怎样,复苏都将是缓慢而虚弱的。在家庭增加储蓄的背景下,消费仍可能受到抑制。在处理银行问题贷款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暗示信贷环境仍将趋紧。尽管股市上涨,但信贷市场几乎没有好转。

决策者们在刺激市场从低谷反弹方面可能取得了成功,但真正的政策挑战可能还在前方。

中国以经济杠杆撬动世界

中国在上周20国峰会上扮演的活跃角色向外界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中国领导人希望在全球经济转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多数的国际经济论坛之外,但在此次峰会上却扮演了比较积极的角色,它大力推动贸易和反贸易保护主义议程,努力淡化环境等问题。它还暗示它不会顾忌运用经济谈判致力于实现政治目标,如坚持对西藏的主权等。

中国的做法显示出它对被视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充满新的渴望,尽管它坚持认为,它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不应指望其相对贫困的人口能够提供高额的国际援助。

中国的自我表现与历史上的低调外交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比如,它使用其联合国否决权的次数要低于其它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官方媒体对20国峰会进行了热烈报导,称胡锦涛主席在会上提升了国家地位,并受到发达国家的尊重。本届峰会最为具体的成果──各国政府同意对贸易融资计划、发展机构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加出资──将主要让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受益,这一点起到了促进作用。

西方官员说,北京在淡化峰会对环境的重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致力于让政府在所谓的绿色项目上投入更多资金的努力被冷落。据知情人士说,作为世界最大的排污国,中国希望将有关环保的内容排除在会议公报之外。在会议结束后的公报中,20国集团重申“致力于解决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威胁”,但实质性的讨论将像中国希望的那样交给12月份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讨论。

中国的干预也促使贸易和保护主义被纳入20国峰会议程,不过峰会未能就重启旨在降低各国贸易壁垒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达成共识。

中国还在峰会召开前的活动中进一步推动了长期存在的非经济目标。去年10月底,布朗政府宣布政策上的转变,首次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英国官员说,这一变化是为纠正一项“不顺应时代的事” :英国迄今为止承认北京对西藏的控制,但不承认其对西藏的主权。但他们认为,这有助于两个政府间关系的平稳发展。

西方官员说,相比之下,胡锦涛与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峰会上的关系明显紧张。之前,萨科齐无视中国的反对,在去年12月会见了流亡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

两人在萨科齐的主要目标之一──打击避税天堂──的问题上也存在冲突。中国希望确保它的两块领土──香港和澳门──不会受到批评,同时中国也对它不是负责管制避税天堂的机构、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感到担忧。

据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官员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斡旋促成了这一冲突的解决。他们说,由此达成的妥协是,中国保证这两个地区将与规范接轨,而在公告中20国集团将“指出”而不是“支持公布”未能分享纳税信息的避税天堂的名单。

参加此次峰会的一位官员说,让中国感到恼火的是,一个他们并没有参加的国际组织在对他们指手画脚。

IBM的战略投资显示另类野心

2009年初,IBM收购慧点科技9%的股份,成为其战略投资人。而这之前,IBM更是展开了以2000万美元入股中国通信服务、收购四川长虹 1.56%的股份、购买海信网络科技近20%的股权等等一系列投资行为。这显然是IBM放弃个人电脑业务之后将业务重心调整到软件和服务上的整体思路的延续。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IBM的这些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向外界表明了其战略投资的决心。

IBM的投资之路

IBM中国的资本运作,起初是基于其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渗透。

以它与中国著名的地图软件公司——灵图的合作为例。后者成立于1999年,发展两年后,遭遇了业务困境,开始寻求资金支持。2001年,灵图开始接触IBM,但最初只是建立了基本的合作关系,即接受后者的解决方案。

灵图接受了扶持,并立刻受惠于双方合作。2002年,中国联通开始在12省上马OBS新一代光交换-光突发交换服务系统。灵图借助IBM电信业 的技术,与自身产品形成方案,很快与中国联通达成合作。灵图的电信领域收入从几十万元人民币增长到250万美元,也为IBM创收1000万元人民币。

此后,IBM分别发布了Partner world行业网络计划、“碧海蓝天”计划,向更多行业渗透。也就是这个时候,IBM的世界全面向发展中国家展开:“公司挑选出了50个未来有望发展壮大 的小市场,在美国之外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IBM总裁兼CEO彭明盛说。与此同时,风险投资成为了IBM发展做热市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当IBM前总裁郭士纳决定建立风险投资部门时,他的策略和英特尔或者摩托罗拉完全不同。后面两者的模式都是老老实实地投入巨额的资金,而IBM 则做了另外一些令人惊异的事情,它的风险投资部门更像一个“中间商人”,它把真正的风险投资、新创公司,IBM以及它的客户联系到一起,最终自己获得最大 收益。

而此时,随着传统的严格集中于投资的企业风险投资模式的快速消亡,波音、戴尔、应用材料和惠普等公司都因缺乏回报而关闭了风险投资部门。

大象的转身

而此时,彭明盛已经抛弃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斥资逾百亿美元用于软件收购,并将公司的业务重点放在国际市场以及他所称的“基础设施”上,即供大公司和政府使用的软件、服务和电脑。

国际市场指的是在美洲(以巴西为基地)、中东、非洲、东欧和亚洲,彭明盛掌握的数据显示,这些发展中国家市场对IBM销售额的贡献率达到了21%。

IBM的业务架构早在五六年前就开始从个人电脑相关产品上向外转移,个人电脑在当时已明显呈现日落西山之势,而如今更是走到了尽头,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实际上手机在娱乐、小额贷款和其他方面已经取代了个人电脑。”彭明盛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这样说道。

在判断在一个地区开展业务的时机问题时,IBM也显得与众不同。“其他人往往只重视GDP数字的高低。而在数字的背后,是老百姓开始使用信用卡购买手机和汽车。”彭明盛说,关键在于要密切关注消费群的发展变化。尽管IBM的业务对象是基础设施、后勤中心、银行系统、电话账单和呼叫中心。“但只有在有利可图而不是利润微薄的地区才有发展。”

彭明盛曾这样描述进入新市场时的心理状态:当他们急需寻找合作伙伴时,你应该雪中送炭;因为当情况变得越来越好时,所有人都会蜂拥而至。这就如同IBM大中华区“中国投资基金”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吴宝淳在收购慧点时说的那样,“金融不稳定的形势之下,企业方面管控的重要性,能够给企业提供最好、最新的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能够把企业级的协助软件更提升一层”。

投资计划按部就班

IBM的野心与英特尔、摩托罗拉相比,显得有点另类。IBM企业战略和风险投资部副总裁范德音说,IBM不会投资一家公司,然后等待着它成长,最终获得股权收益。

这是一种股权之外的合作。

范德音提到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也是以整个产业的生态体系为主轴,当公司内部资源不足时,再向外寻找可以投资的公司,以弥补公司发展的需求,建立更完整的经营生态体系。

IBM的出发点在于,那些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创造的新技术,是否能够为其所用,那些新兴的公司是否能够使用IBM的产品、技术以及服务?

“我们的合作伙伴卖得多,我们也卖得多。”范德音这样描述IBM的获益。当然,这也和那些中小企业的看法不谋而合,当雷曼兄弟倒闭的那一刻,金蝶软件执行董事、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陈登坤就曾表示,金蝶更关注的是与IBM的业务层面的合作,雷曼兄弟是否撤资都不会影响到金蝶与IBM的业务合作。“接受IBM中国投资基金的注资本来就是战略投资,经过一年多的合作,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比以前更牢固。”

对于小公司来说,它们可以使用IBM的技术和市场,结合它们的创新技术,来寻找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合作伙伴可以使用IBM的某些技术来建立和设计自己的产品,而IBM如果认定这些产品适合自己的客户使用,那么它也会推荐客户去使用这些产品。“这真的是一个伙伴的关系——我们拿到了钱,他们的生意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