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6

精华:下一阶段的要点是把握好节奏!

- 结束争论,让思维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市场站上2500点,机构投资者已经全面看多了,散户们很多都认可这是牛市了。但是,在这个大家心态都转暖的时候,却是最难以赚钱的时期,直白地讲,即使大盘在一个月内到3000点,很多人也赚不到钱,根本的原因是把握不了市场的节奏。为何本次行情会如此呢?

首先,这是一个旧理念完全崩溃,而新理念还未诞生的市场。2006-2007年大行情中,尽管存在庄股炒作的模式,但我们基本的投资模型还是价值预期基础之上的数量分析,尽管这个价值投资实际上是很虚伪的,但它毕竟是指导亿万人统一行动的思维框架。对于上亿人参与的集体博弈行为,投资理念就像社会生活中的宗教和信仰一样重要,如果大家什么都不信,这个博弈系统很快会发生自激振荡,全体癫狂,最后崩溃。

最近几天市场狂炒“高科基”计划概念,软件股出现了连续不断的涨停板,这种情况似曾相识吧?对了,它与两年前“5.30”之前的垃圾股炒作如出一辙。当初的炒作以“资产重组”为旗帜,这一轮以中央的“高科基”振兴计划为噱头。市场出现这种情况无可厚非,在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一旦市场的“自组织”机制被不断强化,最后就会发生严重的行为变异——行为失控——系统崩溃。世界上所有的金融泡沫都是这么破裂的,中国股市的每一次调整都是以暴跌收场的。所谓“自组织”行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机制:两种博弈行为在利益的诱导下互相强化并在总规模上急剧膨胀,最后达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举个例子。有张、王、李三人,分别投 资甲、乙、丙三只股票,如果他们仅仅是局限在特定的一只股票上,则每只股票一般最多上涨100%。但是,如果做完一轮投资,每个人都换入别人所持的股票各33%,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每个人还是那么多资金投入,但是最后大家持有的股票市值却上涨到本金的400%。这个故事听起来很荒唐,但确是股市历史中的事实。我做过长期的跟踪分析,得出的一个统计性结论是:当股市不活跃的时候,炒作资金与股票流通市值的比例大约是1:2.5,而当换手极为剧烈的牛市最高峰,炒作资金与流通市值的比例会达到1:5.这种现象,用经济学的术语,叫做股市的乘数效应,用系统论的名词解释叫做系统的“自组织行为”,用老百姓的白话叫做“股市泡沫”。

所以,大家记住一点,我们依据生活常识,以为有一万亿的投机资金增量,只能创造1万亿的流通市值增加,这是错误的。其实一万亿的增量投资资金,至少会造成2万亿的流通市值增加(这与是否全流通没有关系),最多可以达到5万亿的流通市值增加,这使得在情绪高涨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赚钱,但却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钱。2007年的时候大家不是都在找热钱吗?最后谁都没有找到。其实,热钱来源于筹码交换——即所谓的换股操作。

所以,当市场站稳2500点以后我思考的问题不在于本轮行情是不是牛市,而是考虑大盘股的换筹行为何时开始,股市的“自组织”机制何时启动,最后寻找系统崩溃的先兆。按照五个月来的操作策略,我们几乎一直是重仓、满仓的(市场热点大多数也抓住了),减持都是很技术性的,目前也是满仓状态。现在多数前期踏空的人都在急于捕捉和追逐热点,以便弥补自己大量的机会损失,他们的行为(尤其是大机构的换仓行为),正是股市泡沫迅速膨胀的原因。鉴于市场自身的缺陷,这种行为一定会出现的,除非政府出手强力干预。

我们的策略是,在2500点左右把自己的筹码配置到最易于抛售的状态——流动性最大化,而在其后的股市上行中持股不动。我们不求超越大盘,不求追逐市场热点(我们追求时尚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只求看清大盘的节律和大型机构的操作死角,在市场癫狂时期从容抛售,一次出清。

我们的理念是:2600点后不谈价值,不预测大盘,不管题材优劣,只管政策异动和进出方便。

当大机构剧烈交换筹码的时候,什么故事都会编出来:天会格外的蓝,山会格外的青,水会格外的绿。当一切都绚丽夺目的时候,就是我们从容派发的时机了。

- 2500点后股票配置的原则

在股票市场癫狂以前要积极调整持股结构,以便自己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流动性。一个问题是:流动性的判别和节律的把握如何进行?

首先,目标持股应当属于中、大盘的主流热点。我们的首选择类别是房地产、有色金属、煤炭、券商。这四类股票的故事都比较大,市场弹性强,成交金额居于前列。至于银行股和石油双雄,可能要到行情最末期才需染指。

其次,持有的股票盘子大小,不是看它们的总市值大小,而是看其流通市值大小。最重要的是这些股票的日成交金额排名,在市场前100名的基本可以考虑,200名以外的逐步退出。当然,那些由于换手率过高而排名居前的,不在此列。

第三,持股从小盘股---中盘股---大盘股到超级大盘股逐步转移,使自己的流动性逐步增强。这背后的逻辑是:在行情上涨初期,我们不管大机构怎么想,但在危机来临之前,要让大型投资机构为你分担风险。

由于在今年三季度以前经济都处于危机阶段,我们承担的是系统性风险,所以抛开大盘做个股是一种愚蠢的想法,也许到了三季度以后才会出现个性化投资的机会。目前我们操作的对象是——流动性突变前后人们情绪所作出的过度反应。

操作大盘股不但是与大机构共担风险,而且会提高自己对市场的敏感性。持续操作小盘股的一个弊端是,当你获得了巨大账面浮盈后会由于过度自恋而对系统性风险变得麻木。人都是有心理缺陷的,我们通过调整持股结构可以把这种缺陷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文)

0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