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G20博弈的大赢家?
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的主旨原是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对抗全球经济危机,但由于各方的立场和利益诉求分歧显著,现已演变成一场多方博弈。
赌注押得最多的显然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当选以来的首次重大出访,这次峰会将使奥巴马面临国内国际的双重考验。但奥巴马拿到的牌点并不好:第一,美国背负着金融危机始作俑者的恶名,难以像过去那样趾高气扬地指点江山;第二,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迟迟没有奏效,至今仍然有求于人,底气已经泄了大半。
面对困境,奥巴马选择了以退为进策略。首先,美国官员表态说,奥巴马总统承认这次危机的部分原因在于美国监管体系的薄弱。主动把部分责任揽过来,显然意在化解其它国家怨气,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其次,奥巴马调整了此行的目标。他原来是希望能够促成与会国同意加大财政刺激力度,但由于遭到欧元区国家的坚决反对, 白宫不得不淡化财政刺激的量化目标,转而着眼于欧洲关心的监管问题。
因为奥巴马追求的是次要目标,旨在风险控制而不是赢利,所以几乎不可能成为大赢家。
最敢下注的当数法国总统萨科奇。欧元区各国一直对美国的监管疏漏引发危机并拖累欧洲耿耿于怀,因此也将目标牢牢锁定在建立跨境金融监管体系上,最喜赌博的萨科奇跳出来充当了急先锋。法国官员已经放言,如果G20峰会没有在全球金融监管方面取得进展,萨科奇不会在公报上签字。
萨科奇“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实际上是孤注一掷,预计会议结束时所有的聚光灯都会对准萨科奇手中的签字笔。当然他并不是毫无退路,因为金融监管肯定是会议的主要议题,而到底什麽算是真正的成果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过,即使赌输了他也不会害怕,因为他的特点就是敢赌,不计后果。
手中筹码最多的显然是中国主席胡锦涛。这有多方面原因,当然首先是由于中国不差钱,其次是中国代表着正在上升的力量,第三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刺激规模与反应速度都成了各国眼中的“金本位”典范。在峰会的主要议题上,中国既用实际行动表示了对奥巴马经济刺激目标的支持,又支持欧洲加强全球金融监管的诉求,正可谓左右逢源。
美中不足的是,中国的筹码可能过于分散。北京在峰会前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即挑战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虽然这个主张合乎情理,但在时机上和可行性上都大打折扣,它虽然得到了俄罗斯等国的响应,但没有取得欧洲的支持。中国在G20中的地位可能进一步加强,但不会有突破性的收获。
在这场博弈中,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大赢家,那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相持不下的时候,各方都将眼光投向了IMF,希望通过它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比如加强金融监管或者通过注资扩大话语权。IMF在这次危机中一直默默无闻,无所作为,如今突然坐收渔翁之利,怎能不喜出望外?
0 评论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