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7

从“投票机器”看股市短线交易

看了伊万•纽曼(Evan Newman)写的《短线炒作为何不可为?》,笔者想起了价值投资理论开创者格雷厄姆在解释股市短线波动时用到的一个比喻—投票机器。

格雷厄姆说,股市短期波动受到各类消息和投资者情绪影响,是多方面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股市就像一个“投票机器”,每个投资者都根据自己的判断投下“多头”或“空头”票,最后是涨是跌就看多方票多还是空方票多。

从交易的目的来说,投资者最关心的其实并不是自己对走势怎么看,而是别的投资者究竟会看多还是看空,而假设别的投资者也作如是考虑,就会陷入类似“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循环思维,最终决定仍然是基于猜测做出的。这一点与后来凯恩斯戏说的“选美”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处:你要选中“选美”比赛最终的胜者,不能只凭自己的审美观,还要看大多数人的审美观是什麽。

随着资讯的发达,投资者现在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些对当日或次日股市走势的调查,接受调 查的往往是一些机构投资者。这些调查实际上就是一种抽样投票,但是这个投票结果没有任何的借鉴意义,因为这类调查根本不具有科学性,比如取样的规模和样本的代表性都未经过科学设计等等。而且出于利益考虑,受访者的答案未必出于真心;即使真心,也缺乏约束力。

很多投资者根据技术分析也就是股市的价位、量能和形态等来进行短线操作。不过,技术分析的开山理论—道氏理论实际上提到,股市的次级趋势都难以预测,而短期趋势(指几天之内的波动)更是无序,而且容易受到操纵。但实际上,不少的投资者做短线交易时也运用趋势理论,即使是几周或者一个月的波动,也要划分成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小趋势,或者数出无数个级别的大浪与子浪,这就有点与道氏理论的主旨背道而驰了。

一些投资者热衷于短线交易,或出于贪婪,或出于一种得到即时满足的心理。但从长远来说,短线交易是一种必输无疑的策略,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短期波动的不可预测性。即使通过抛硬币来决定,使正确几率达到50%,但交易手续费也会一点一点地蚕食掉你的本金。而且在中国股市没有自动止损的工具,一旦碰上自己的股票跌停就无计可施。

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交易大师利弗莫尔。他14岁涉足股市,凭藉对股价波动的超强敏感和一些无法解释的直觉,频繁进行短线交易,屡有斩获。但即使有这种天赋,他在交易实践中还是逐步意识到了短线交易的不可持续,认识到了判断长期大势和耐心持股的重要性,从一个沉迷于短线波动的交易者变成了耐心的投机大师。

风物长宜放眼量,投资或投机也是如此。这倒不一定是怕牢骚太盛会肠断,而是防止自己资金越炒越少。

2 评论 :

  1. Dream for the whole life! 说...

    都是很好的文章,谢谢博主的分享。以后会常上来看看这里的文章,呵呵。

  2. 张LILI 说...

    好文章,就是要和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