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5

潘石屹:楼市回暖假象 地产商资金紧张

"年初楼市回暖是假象,其实很多地产商资金紧张,今年是并购的大好时机。"昨天,在香港举行的年报发布会上,SOHO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OHO)董事长潘石屹表示,目前在北京和上海,不少海外基金和国内开发商急于抛售商业物业,SOHO正与之洽谈。他还认为,在保障性住房及开发商资金压力下,房价仍会下调。

海外基金和国内开发商急于抛售

年报显示,2008年底,SOHO的净负债率为-46%,处于净现金水平。跟同行相比,资金实力可谓雄厚。对此,SOHO首席执行官张欣解释,因为去年公司选择了"冬眠",没有大量收购土地和项目。此外,数量有限的项目都位于北京和上海的繁华中心区,去年的销售成绩不错,预售金额77亿元,同比增92%.因此,每股派息0.1元,与去年持平。

尽管认为今年形势依然很不明朗,潘石屹表示,现在是SOHO利用资金优势大举收购的绝好时机。据他观察,目前市场上,有些建成项目和周边土地的价格一样,如同面包和面粉的价格一样贵。而且,由于巨大资金压力,"面包"出售的急迫性更高。

潘石屹透露,北京和上海的商业地产中,急于出手的商业物业主要有两个来源,即海外基金和国内开发商。他们都面临资金短缺、要快速套现的压力,套现资产的迫切程度都很高。

这是因为,海外基金主要开发涉外写字楼,而这些涉外项目受金融危机冲击很大,空置率陡增,而且海外基金自身资金紧缺,因此急于减价套现。而国内开发商中相当部分是住宅开发商,他们在2008年消耗了大量资金,周转困难,而住宅地产又卖不动或者不肯降价出售,因此第一选择便是抛售商业地产项目。

收购规模最高可达200亿元

SOHO总裁阎岩告诉本报,上述海外基金和国内开发商她接触了很多,其中超过一半是海外基金,另外一小半是国内开发商。目前处于洽谈的不同阶段,预计年内会完成多项收购。由于SOHO写字楼的定位面向国内企业,因此,收购海外基金开发的涉外写字楼时,会考虑其是否适应SOHO的定位,或者通过降低租金的方式,改变其涉外的特点。

至于收购规模,最高可达200亿元。张欣介绍,2007年SOHO上市时筹集了约19亿美金,并没有随意挥霍。而2008年,预售金额77亿元,其中今年可入账43亿元,补充了营运资金。此外,去年获得民生银行(600016,股吧)30亿元3年期贷款,原来中信银行(601998,股吧)的20亿元贷款到期续贷,且最近又与中行签订100亿元的全面融资合作协议。由此,SOHO全部可用的资金与信贷达到200亿元以上。

年初回暖是假象,房价仍会下降

虽然专做商业地产,潘石屹对整体楼市也很关注。对于年初楼市回暖的说法,他并不认同,认为住宅市场还会调整,房价仍会下降。

虽然今年1、2月份楼市成交量回升,但潘石屹指出,其中相当大部分是保障性住房,并不意味着楼市回暖。以北京为例,过去4个月,保障性住房的成交面积占住宅总成交面积的几乎一半,成交金额占30%左右。

日前,住房部负责人也强调,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政府非常有必要尽快加强,起码要使保障性住房在楼市所占比例达到50%左右。据此,潘石屹认为,在今年楼市的许多不利因素中,保障性住房将是最大的不利因素,楼市调整还将继续。

此外,潘石屹表示,在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间,许多开发商大规模囤地,存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资金链断裂风险很大,将迫使其下调房价。

0 评论 :